怎麼走出張家宅子,走到門口,無人,才小聲嘟囔,“出門沒算算,差點惹禍上身。”
沈綰貞看蕭公子朝上房走,不好繼續站在門口,就掀開簾子走出去,那蕭公子不似往日冷淡,面色溫和,看著沈綰貞,“沒事了,吳姑娘。”
沈綰貞斂身拜了幾拜,“謝公子解圍。”
蕭公子居然看著她,笑了笑,“不客氣,吳姑娘儘可安心住著,他們不會在來找麻煩。”
沈綰貞在三謝了,
年根底,皇宮選秀留牌子上記名的秀女,經過留宮住宿考察,去留已定,皇帝頒旨,冊封,徐尚書之女,理所應當為這批秀女中,位分最高,封從三品婕妤。
皇上旨意一下,太后就閉門不出,帝后後宮嬪妃等請安一律不見,言說身子不爽,清淨怕打擾,又專心禮佛,不問外間事事。
皇上趙世賢起初沒想到太后反應這麼激烈,連他都不留面子,不由大傷腦筋,皇上一日數次去慈寧宮請安,都被告知,太后不想見人,皇上為這事,整日愁眉不展。
坤寧宮
“太后關在寢宮不出來,皇上這幾日,飯都吃不下。”李後望著慈寧宮方向,擔心地道。
“太后娘娘一時生氣,過陣子氣消了就好了,皇后娘娘不用著急。”康嬤嬤寬慰皇后道。
李後扶了扶頭上九鳳鑲珠紅寶石金簪,搖搖頭,不認同她的說法,“怕沒那麼容易消氣。”心道,太后宮中打滾多年,皇上的心思不會猜不透,生氣在所難免,想當初,太后娘娘匡助皇上取得帝位,同閔貴太妃鬥法,不知費了多少心思,若不是太過寒心,心灰意冷,不然以太后城府,不會把事情做在明面,讓朝裡朝外都知道。
“老奴說句不該說的話,皇上是不是想得太多了,老奴看三殿下心思不在朝政上,如今為了沈氏女又神魂顛倒,做什麼也沒心腸,皇上大可放心。”康嬤嬤壓低聲兒,就皇后與她兩個聽見,宮中耳目眾多,這種話是不能讓外人聽了去。
“誰說不是,皇上性子你也知道,素性心思重,幾時信過別人,就是我也不敢深說,不是非說不可,有的話藏在肚子裡,放爛了也不能說,就是不說不行,也不能照直全吐出去,還需留三分。”李皇后聲兒極小,二人像是耳語般,她知道皇上登基以來,外表看著江山穩固,實則內裡波濤暗湧,數年來朝中血雨腥風,從未消停過。
“如今那位在西南也無戰事,邊關太平,聽說今年過年要回來拜謁皇上,還有四殿下也該回來了,一去就小半年,還有五殿下,奉旨勞軍,年前總要回來,三殿下的婚事,老奴看一時半刻也無人敢提,太后心病不除,皇上日子不好過。”康嬤嬤是皇后在王府為妃的時候就跟著的,因此,皇家這點事一清二楚。
“太后對皇上有養育之恩,皇上以孝治天下,太后若遲遲不消氣,內憂外患未除,皇上還需太后扶助,如今太后甩手不管,皇上彈壓一干親王重臣,就失去有力支援和後盾。”本朝後宮不得干政,可李後不過問朝中之事,對朝中局勢瞭如指掌,非愚鈍之輩。
“徐婕妤的事,是傷了太后的心,不過方妃娘娘把出色女子都送入安王府,倒省去皇后娘娘不少心。”康嬤嬤想可惜了,安王府那些美人,本來是想入宮爭一席之地,卻被送去安王府守了活寡。
皇后聽了她的話,本來歪著說話,突然坐直身子,自言自語地道:“有法子能消了太后娘娘的怒氣。”
康嬤嬤不解地道:“皇上陪小心,日日請安,太后都不給面子,還有誰能有這麼大的臉面,讓太后娘娘消氣。”
李後附耳說了幾句,康嬤嬤一拍手,道:“高,皇后娘娘這主意就是高。”
“可話怎麼開口,才能不讓皇上覺得自己出於嫉妒,才能……。”皇后思謀著,手裡顛過來倒過去擺弄一柄玉如意,這是個打擊方妃最佳時機,方妃機敏,得皇上寵愛和信任,為對付方妃那賤人,她煞費苦心,都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以至她多年等這樣一個時機,歷來後宮爭鬥,機會稍縱即逝,她素來警覺,絕不放過一次哪怕微小打擊對手的機會。
“皇上駕到。”李皇后正想用什麼法子,突然聽見一聲,人驟然警醒,隨之想出個主意。
李皇后整整衣裙,邁著穩健的步子迎出去,仰面皇上腳步沉重走進宮門。
“請皇上安。”李後一蹲身,皇上伸手扶起她,“皇后不用多禮。”
夫妻攜手,進寢宮。
皇上一向沉穩,喜怒不形於色,可這些日子明顯心情不好,太后遷怒與他,是他估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