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脈,但李安道之後的所作所為卻讓張方一頭霧水。
永樂治下出了一個神童孝子,李安道漠不關心,說書檯前可自成一家的書法,他不管不問,傳向中原的祈福故事,他更是嗤之以鼻。
李安道這些反常的做法,倒是和小青年李岫有幾分相似。但是小青年李岫那是不服氣,嫉妒。他李安道跟著湊什麼熱鬧?
幹了**年的主簿張方自然知道,治下出了這麼個神童孝子似的人物,只要按正常程式上報,這治理一方造福一地的功德是絕對跑不了的。
對於一門心思向上爬的人來說,這就是政績,李安道歷任兩年以來,蠅營狗苟的事情沒少幹,如今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砸到了他的頭上,他卻無動於衷,其本身就透著古怪。
不過這些跟縣學的張老夫子比起來,都不算什麼了。對於張老夫子此人,張方還是很瞭解的,古板守舊,為人處事不知道變通,脾氣又臭。如若不是他對經學的見解十分獨特,早就被劉學政給趕走了。
但是就這樣一個人最近卻做了一件常人很難想到的事情。在聽說了李岫和小神童賭戰之後,張夫子竟然毛遂自薦,在李安道的安排之下,成了李岫的經學老師。
而且更為古怪的是,只要有人在這位老夫子面前,提起有關於“新書體”,“椅子”或“小神童”的任何話題,張夫子就會像一隻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齜牙咧嘴,上竄下跳。
至於整個事件的中心小青年李岫,張方瞭解的並不多。只知道他是京城散官李林甫的兒子。來永樂縣就是想靠著李安道佔一些便宜,眾所周知,朝廷開科取士,為防止同鄉之人結黨,會在地域上做一定的平衡。小青年李岫這個時候來永樂,擺明了就是鑽這樣的空子……
第032章:不速之客
第032章:不速之客
一次本就是年輕人之間的意氣之爭,但是時間不對,場合不對。
而所有的問題就圍繞著這一點展開了,李岫心高氣傲,自認京城子弟高人一等,嫉妒小神童也在情理之中。
只不過年輕人沒有什麼城府,把意氣之爭擴大了而已。
待到意氣之爭鬧到永樂縣人人皆知的時候,想善了已經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