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世讀新舊唐書時,楊釗每每撫卷而思,總會幻想著,要是他有千年的知識,然後他處於這樣一個歷史的分水嶺,面對著泱泱大唐由盛而衰的轉折,該做些什麼?又能做些什麼?
曾幻想過金戈鐵馬,重整破碎的萬里河山,找回我華夏曾經屹立於世界之巔的榮耀。也曾幻想過,做個治世名臣,鞠躬盡瘁,用自己的一條小命換他個天下太平萬世昌盛。
但真正設身處地時,楊釗最大的心願,只是過些舒心日子……
第031章:永樂主薄
清晨,一陣馬蹄聲震碎了觀前街頭的寧靜。坐在棗木紅轅馬車之內,永樂縣主簿張方的內心卻如同那脆響的馬蹄聲一般,難以平靜。他想不明白李安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好好的一件事情,卻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說起來,事情的起因還要從最近說起。在不久之前,永樂縣出了一位神童孝子。這個年僅八歲的小神童,不但聰慧非常,而且侍母至孝。
據他所知,如今街頭巷尾都在流傳的西遊故事,就是小神童為母親祈福所作。結果痴迷於西遊故事的鄰里街坊,有感於小神童的孝心,不但破天荒的為其造了說書檯,還將西遊故事慣於了“至孝西遊記”的美名。
如若僅僅如此,倒也是一件好事。但也正是這件事偏偏惹出了大大的麻煩。
在十多日前,因為青年李岫嫉妒心起諷刺與小神童。而產生了二人說書檯前以文約戰的事情,幾日之間傳遍了整個永樂縣。至於比試的日期,則是後天。
雖說小神童身後站著永樂縣的大部分百姓,但別人不知道,他張方卻很清楚,李岫的身後卻是站著永樂縣令李安道。
自古民不與官爭,此事結局如何,張方的心裡跟明鏡似的。
小神童雖說很神,能創出前所未有的書法,但總歸是一個八歲的孩子。而這諾大的永樂縣也終歸是掌握在李安道的手中。
隨著馬車前進時的顛簸,張方的心裡不由得想起昨晚面授機宜之時,李安道那耳提面命,咬牙切齒的樣子。
一想起這些,張方的心裡就不舒服,難道李安道就真的看不出來,一個混跡京城不知道什麼年月才能出頭的散官和一個自幼聰慧非常的小神童之間,到底哪一個更值得他出力氣嗎?
大半輩子沒有什麼建樹的張方,自認看人的眼光還可以。
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小神童,但是人的名樹的影,就算小神童的成就僅止於此,只憑借說書檯前的題字,將來也是書法界的一代宗師。
而真正讓這位主簿大人產生好感的,正是說書檯前的那幅字。那副很招搖的“西遊記”三個大字。
瘦金體風格特異,瘦硬犀利,筋骨天生的字型,張方從看到的第一眼便喜歡上了。
先不說字型中所流露出的淡淡的貴氣,光是那種橫中帶鉤,豎中帶點的寫法,就讓這位年近不惑的主簿大人心癢不已。
舞文弄墨了大半輩子,時至今日張方才發現,原來字還可以這樣寫。
由此大談不枉此生的主簿大人,便有了見一見這位小神童的心思。只是他沒有想到,第一次去拜訪小神童會以這樣一種方式。
縣令李安道和小青年李岫是什麼關係,張方並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用這種見不得光的手段去威逼,去對付一個八歲的孩子,一個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將來會前途無量的孩子,是多麼可悲可恨又可嘆的一件事。
但他又不能不做,他畢竟只是主簿而已,面對著李安道的高壓,他只能按照李安道給的套路走。因為說來說去他張方的一家老小要生活,而他張方也終究只是一個凡人,一個早已被生活給磨平稜角的凡人。
如今雙鬢染霜的張方,早就不是那個可以為了理想放棄一切的年紀了。中宗景龍四年,也就是十年前,他放棄了科舉是因為這些,而今天也是這樣。
看著越來越近的目的地,張方心中依然有很多謎團並沒有想清楚。至少在他看來,李安道為了李岫的事情如此鞍前馬後,就很不可思議。
二十多天以前,李岫剛到永樂縣,李安道便帶著他去拜訪了縣學學政劉老夫子,並且將原本給本縣學子的京試名額,給硬生生的搶了過來。
更為奇怪的是平時性如烈火各守本分的夫子們,卻什麼都沒有說。接著小青年李岫搖身一變,成了縣學學子們的領軍人物,並準備以永樂學子的身份報考京試秀才明經科。
這些說白了就是權錢交易的結果,張方本身就是此道中人,雖然奇怪,但也明白其中的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