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學政沒想到一個八歲的小子竟然敢這麼和他說話,怒從心頭起的瞬間便諷刺道:“接的下,你倒是口氣不小……”但接下來的話,他卻說不出來了,因為他看到了楊釗的眼睛。
楊釗的眼睛,並沒有什麼怒火千丈的意味,也沒有若淵若海的深邃。有得只是一股傲氣,一種燦若繁星的傲氣。雖不振人心魄,卻也讓人自漸行夷。
竟被一個孩子給鎮住了,劉學政的臉上一陣發熱,惱羞成怒之間,那裡還顧及自身的風範,暗道一聲好一個楊家小子。
劉學政道:“第二題,我大唐國富民強,皇帝陛下更是勵精圖治,你二人便以此為題,,一刻鐘之後回答。”說完劉學政給李岫使了一個眼色。
李岫立刻會意,當即前跨一步,朗聲道:“學政大人此題容易,何須一刻鐘的時間,小子這便有了答案,學政大人,各位夫子且聽小子道來。”
“夫開元之初,前有韋氏謀逆,後又太平擅權。我皇陛下起於臨淄,效法太宗,誅韋氏,討太平,盛世之始也。”
“制混亂,清吏治,選賢能,重仕才,我皇文治也……”
李岫不慌不忙小嘴一張,一篇花團錦簇歌功頌德的文章便道了出來,其中連點磕巴都沒有打,那叫一個利索。
聽完李岫的回答,劉學政好一幫老夫子樂得不停的捋起了鬍鬚:當初他們炮製這篇歌功頌德的文章之時,怎麼就沒有發現,當眾念出來的效果這麼好呢?
楊釗則是撇了撇嘴,一篇文章從文治到武功的分析,從從德治到對老男人這個前無古人的感嘆,寫的一環扣一環,立意深刻,乍一聽上去,似乎意境高遠。這種文章李岫能連口氣都沒喘,說寫出來就寫出來?唐宋八大家的急才綁一塊兒還差不多。
說完以後,李岫對於楊釗的撇嘴看都不看,頭昂的跟個小公雞似的,真以為他自己就像王勃,張嘴就是堪比《滕王閣序》的文章了。
劉學政等李岫說完,裝模作樣的感嘆了一下,便對著楊釗說道:“楊家小子,李岫已經答完,到你了!”
到我了?楊釗一愣,不是說一刻鐘的嗎?怎麼跟放屁似的,說不算就不算了。
本以為是什麼政治問題,可以一展所長的楊釗徹底愣了,這他母親的歌功頌德拍馬屁的文章,誰樂意寫,誰寫去,老爺子要是知道自己當著千多人的面,用他教的古典文學就寫這樣的東西,估計拿刀把自個兒給剁了都輕的。
“文章倒是沒有,不過詩倒是有一首。”楊釗心道杜甫大大,借您後來的詩救救急,您可千萬別介意:“明皇開元盛世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至於這首詩下邊的呢?下邊的就跟高力士公公一樣,沒有了……
短是短了些,不過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可是老杜的詩來著,楊釗心道,就是不知道,在這幫子有眼無珠的夫子面前,好不好使……
第047章:一縣之長
劉學政心中一嘆,這詩寫的,嘖嘖,賊拉好,不過可惜了。誰讓這小子不尊重自己呢,他不輸誰輸?
裝模作樣的走到夫子們的面前,劉學政一臉嚴肅,彷彿探討國家大事一般道:“眾位,怎麼看?”
張老夫子用買蘿蔔的口氣道:“文章的字數可是比詩的多太多了,還用得著比嗎?”看來他只要個頭大分量足的,也不管哪蘿蔔是不是糠心兒。
不知道為什麼,張夫子就是看楊釗不順眼,同時看不順眼的還有臺下嗷嗷叫的柳黃兩位木匠。
當初可就是他們和一些百姓在楊家小院門口把自己弄下不了臺的:“再者,楊家小子的詩雖然對仗工整,有些才華,可是有些離題了吧?學政大人是讓他讚揚吾皇陛下文治武功蓋世聖明的,他扯些升斗小民有何用?”
有了這句話以後,劉學政樂了,他還從來沒有見過張老夫子這麼貼心的時候。隨即宣佈道:“第二題,李岫勝。其文章用時最短,貼中題目,且言辭鞭辟入裡入木三分,楊釗的詩雖然不錯,但用時長不說,且離題稍遠。”
說完劉學政便對著楊釗一笑,連牙根的黑色都露出來了:小子你不是能耐嗎?今兒先生我就逮著你往死裡玩兒啦,怎麼滴吧?
李岫悠然一笑,劉學政那人的心眼只有針尖大小,他是知道的。開始劉學政是想耍滑頭,但是他楊釗一瞪眼,劉學政立馬改頭換面。畢竟很多時候,小人的用處也是很大的。
楊釗對於這樣的場面什麼都沒有說,因為他說了也沒有用。
轉念一想,楊釗反而樂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