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曹丕成了魏太子而曹操為防其他兒子坐大,把曹植的爪牙楊修給砍了。但誰也說不準,如果當年繼任太子的是曹植,被砍的那個主薄或許就是司馬仲達了。
預防針打到一半,春華的話還沒完,“若子桓公子敗了,吾等又奈何?去投新主嗎?怕早生了間隙,仇已經結下了,除非咱們把自個兒罵個狗血淋頭,伏在地上當螻蟻的,也不見得新主會原諒……我們還有孩子呢,要孩子怎麼做人。”
更何況,“哪怕君是管子,也要看人當不當得公子小白。”
就算你是管夷吾,也要看人家是不是齊桓公;就算你相當魏徵,也要看人家想不想當李世民。
自孔子後,大家都把管仲當個好人。
封建時代想要有建樹的,這番話司馬懿很聽得進去,“夫人說的是。”
他家該和楊修不死不休了。
*
這時代另一位向管仲學習的軍師諸葛卻在西南。
明面上看孔明是從軍師中郎將提任為軍師將軍,但劉備入了蜀,得信的反倒是法正了。
蜀漢這時期的軍事計策多出於法正,而這一時期或許也是諸葛往後最得閒的時候了——他被安排在後方批發軍糧。
軍糧的重要性不必人多說,如荀彧坐鎮後方,曹操每次出兵便只要向前衝,一點也沒後顧之憂。劉邦以蕭何論首功,並不是沒道理的。
然而劉玄德和諸葛亮畢竟是過了蜜月期,為人主的猜忌心漸漸佔了上風,又有新寵法正在,一時就更不會起用他了。
孔明心中知道,龐統之死到底還是讓劉備對他生隙了。
自古以來凡是知識分子都有爭鬥,醫院中醫生間論資排輩拼學歷,連護士長都可以衝著新分進的本博連讀生吼上幾句;技術人員更要拉幫結派,除了能力以外就拼誰“上面有聲音”;哪怕是最普遍的,教師也是有派別的,無論哪個學校,管教育的和黨支部的鐵定有矛盾。
知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