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清還在康平帝手底下“工作”的時候,她需要的就是幫“他”,不需要謀劃那麼多。因為她知道蘇檀清重情重義,對真實的感情也十分敏感,所以只需要真心這一項就可以甩其他皇位競爭者一大截。
有了武明德之前不著痕跡的提示,再加上她們彈奏到一半的時候,武明德也起身加入踏舞的行列,她一動別人就不能不動,人一多就鬧鬧哄哄的,誰還能聽清楚她們演奏了什麼並認真記下樂譜呢?
更何況武明德本身就有好樂的聲名在外,加進來並不會引起康平帝的懷疑。
試一下程式碼,看看能不能把小綠字換成黑字。
再看看手機版的頁面的字型會不會變。
╮(╯_╰)╭
☆、第58章
蘇檀清跟楊十一孃的合奏本來就沒打算影響很多人,不過隨著大家一起下場踏舞氣氛還是慢慢熱鬧了起來,隨著注意力的投入就被影響的更深就不關她們的事了。『樂『文『小『說|
不論旁邊的人如何,蘇檀清的注意力都在楊十一娘身上。吹簫本來就要垂首低眸,楊十一娘坐著彈奏,蘇檀清站著吹,剛好讓蘇檀清的目光順利地一直落在楊十一娘身上。
後來一直無人能合奏出她們的效果,也被認為是技藝不足或者是沒能理解她們之間的深情。
不過在此時此刻,皇宮裡豢養的自由的小動物還是飛了或者跑了過來。不由讓人嘖嘖稱奇,不過怎麼文藝的東西還是沒能讓康平帝動容。康平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就經常跟開國先帝順德帝南征北戰,若給他耍耍槍還有可能讓他提起多一點的興致。
後面的宴會自然不會有人不開眼,也就熱熱鬧鬧地走到最後了。
入值侍班的日子其實就是陪著皇帝辦公而已,偶爾要回答皇帝的問題,康平帝年紀不小了,很多事並不是親力親為。
事實上武明德雖然是大皇女,但不是康平帝的第一個孩子,前面還有幾個小小年紀連族譜都沒能上去就夭折的。
最開始的兩個是因為身體不好走了的,後面的怕折福就沒敢登記到族譜上。但也在戰亂中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夭折。
甚至後來在皇子之間爭皇位的過程中也死了一個,武明德是出生在康平帝把局勢掌控得差不多的時候,至今也不過才二十五。
只不過後面的這些皇子皇女是密集出生的,前三個是同歲的,四五六也不過小了一歲,後面才又零散起來。
她們年紀雖不大,但康平帝十六就上戰場了,他把自己年滿十五都孩子當成人看,扔到軍政基層鍛鍊,這也是為什麼每個皇子皇女都有自己的勢力的原因。
似乎是前面的孩子注入了太多的感情讓康平帝傷透了心,或者是一下子多了許多孩子。之後的孩子康平帝卻是不敢再傾注心血,逼著自己不在意,現在除了他自己誰都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不在意這些孩子。
但看這種坐看她們龍虎鬥的態度……沒人覺得康平帝拿這些皇子皇女當自己的孩子看。
而武明德是堅信她們之間沒有親情的,不然如何解釋前世想要護住這份親情的自己的敗落呢?那時她順從父親的意思放下手裡一部分軍隊力量,最後不過落得一個一無所有。
現在的武明德也是拿到康平帝分散的事務的人中的一員,只不過內閣分了一部分,各個皇子皇女分了一部分,而有資格一直待在皇帝身邊的只有皇子皇女而已。
蘇檀清入值侍班看見的不止是皇帝,在康平帝不在的時候,還能看見皇子皇女的明爭暗鬥,只不過她看不看得出來都是當做看不懂的樣子而已。
武周設定華蓋殿、武英殿、文華殿、謹身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治國的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康平帝年歲漸大成立內閣以後,把原來決策權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
但其實在康平帝精力不濟之後,內閣職權漸重,兼管六部尚書,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內閣大學士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內閣大學士也被尊稱閣老。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都由通政使司匯總,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
內閣大臣的建議是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面,這叫做“票擬”。而皇帝用紅字做批示,稱為“批紅”。
而康平帝把皇子皇女扔去六部歷練,但其實其實經常讓她們看內閣已經草擬還的奏摺,而且有資格修改或決定是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