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方才所說,匈奴人的進犯之舉,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最最嚴重的那一年,漢匈之戰的烽火,甚至燒到了甘泉宮。
平陽公主說到這裡,目光緩緩掠過眾位翁主,又在雲瑤身上停留了一下,才續道:“陛下這回是鐵了心的要出兵,任誰都勸服不了。你們回國之後,同父兄好好地商議商議罷。”
言罷,她又意味深長地望了雲瑤一眼,像是在叮囑,又像是在警告。
漢朝的代國,剛好處在匈奴與漢朝的邊境,一個夾心餅乾的位置上。
匈奴南下劫掠,十有八/九會經過代國;漢軍想要北擊匈奴,十有八/九也會從代國走,因此平陽公主,不,是平陽公主身後的劉徹陛下,便對代國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雲瑤想通這一點之後,便對平陽公主那種飽含深意的目光坦然了。
☆、第26章 '西漢·聞君'
平陽公主收回目光,續道:“陛下親筆寫了書信,片刻後就會送到你們手裡,由你們帶回國去,交予諸王。你們要切記,籌措糧草之事萬萬不可怠慢,不可耽擱。”
平陽公主又輕輕拍了拍手,隨後便有宮侍捧了數十冊竹簡進來。
一冊冊的竹簡被擺在翁主們案頭上,尚散發著油墨的清香。雲瑤將面前的竹簡拾起來,展開看了看,上面寫的都是小篆,密密麻麻的,看得人腦仁兒疼。不過還好,當初雲瑤在蘭陵郡時,曾跟蘭陵王學過一些小篆,因此現在還能勉強認字,算不上是文盲。
竹簡上寫道,匈奴南下犯邊,長安城不堪其擾,於是大漢皇帝陛下準備發兵征討之。不過朝中糧草匱乏,僅僅能維繫三兩月之數,因此需要諸侯王們從國庫裡抽調一些來,以饗士卒。
雲瑤連猜帶蒙,斷斷續續地把那冊竹簡看完了,又重新束好放在一旁,預備一會兒帶回去。
——等等。
帶回去?帶回哪裡去?
雲瑤忽然想到,她現在住在哪裡?
她除了自己的身份之外,對其他事情一無所知,比如她自己住在哪裡,比如她和淮南王女是什麼關係,為何劉陵要出言警告她;比如剛剛平陽公主讓她們回國,是指讓她們自己回去,還是諸王派人來接;還有……
這些紛繁蕪雜的事情像是一團亂麻,理不清頭緒,但又不得不設法弄清楚。
雲瑤定了定神,側頭望著身邊的淮南王女,打算再試一試劉陵的態度。
她尚未開口,便聽到席間有一位翁主問道:“敢問公主,陛下為什麼要打匈奴?”
雲瑤暫且按捺住心裡的念頭,朝那位翁主望去。那位翁主不過十七八歲年紀,席次排在公主的右手邊,距離主位很近,顯然是所在的諸侯國十分強大,又或是與皇帝血緣很近。
那位翁主剛剛聽了公主的一席話,又看了竹簡,故有此問。
平陽公主尚未回答,那位翁主又道:“我聽說匈奴人生活在苦寒之地,一生居無定所,四處漂泊,連一處像樣的房舍都沒有。他們只能吃粗糙的牛羊肉,喝最劣質的酒,聽不懂詩、書,也聽不懂箜篌。他們已經那樣可憐了,陛下為何還要去打擾他們的安寧呢?”
翁主停了停,又略帶著一點兒悲哀的神色,續道:
“他們不過是想要一點可憐的容身之地而已,又有什麼錯。陛下富有四海,難道連那些可憐的匈奴人都容不下麼?陛下難道不知道,他一紙徵兵令下來,家家戶戶都要派遣兒郎出征,將有多少人會戰死沙場!不管是漢人,還是匈奴人,都會死傷一片的。陛下他那樣殘忍暴虐,公主居然不好生勸解陛下,反倒還替陛下說話,助紂為虐!”
平陽公主猛然站起身來,指著那位翁主道:“你……你……”
片刻後平陽喘勻了氣,怒道:“你難道不知道,匈奴數十年來屢屢南下犯邊,侵我大漢,邊境百姓飽受匈奴劫掠之苦麼!”
“正因為如此,陛下才更應該懷柔才是。”那位翁主道,“冤冤相報何時了,陛下何不退讓一步呢?匈奴人過得那樣悽苦,只要給他們一些糧食吃,讓他們安定下來,他們自然就不會南下劫掠了。陛下怎麼不能體諒他們的難處呢?為何不能幫一幫他們呢?陛下還可以像以前一樣,派公主前往和親,與匈奴結為秦晉之好,世代和睦的。
明明派兩個公主去和親,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什麼偏偏要打仗呢?”
那位翁主神情悲憫,像是真真切切地感到難過。她一連詰問了三次“明明派兩個公主去和親,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什麼偏偏要打仗”,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