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發現眾人的耳朵都豎著聽著,然後才繼續道:“可這聖上的旨意在這,何況國家危難之際,我等自是要竭盡全力,拼死也要為聖上分憂、為國家解難,所以本督決定竭力派出周邊抽調的一萬精銳,派一員上將去前去為聖上分憂,不知諸位可有異議?”
眾人連忙點頭稱是是是,心裡各自腹誹道,你愛咋的咋的,只要不派我去,那咱就萬事大吉。
楊鶴點點頭,隨後問道:“不知諸位以為可有人可當得如此重任?”重頭戲來了,眾人紛紛如是想道。
寂靜,這是場中的唯一特點。
梁濤瞥見洪承疇的腳步動了下,老洪倒是真想做一番事業好讓別人瞧瞧自己的本事,可自己是個文官,一次戰場經歷都沒有--他哪知道本該他大大揚名的處女戰被梁濤給奪了,何況對手是與素來兇狠的建奴,那可不是沒受過訓練的農民軍,咱咱還是算了吧,找個機會先找農民軍練練手在說吧!於是乎他的腳又縮了回去,繼續看他的天花板去了!
不得不說說洪承疇兄弟吧,本事是有的,對明朝的忠心也是有的,可所有東西加一塊兒還比不及他對他自個兒的好,所以這會兒!
楊鶴心裡嘆了口氣,這哪是人辦的事兒啊!就這點簡單事兒愣是磨蹭了半個時辰!
梁濤在旁邊冷眼旁觀,心裡在盤算著如何得到些好處,眼見機不可失,當即一閃身站出來道:“總督大人,末將不才,願為總督大人與諸位大人分憂。如今國難當頭,末將手下倒是有幾千條漢子,所以末將倒是想討個先鋒做做,萬望總督大人恩准。”
眾人一聽大喜,好事啊,終於有個愣頭青跳出來了,雖然官職低了點,但這不是大問題,官低可以升嘛!
楊鶴也是心裡感動,關鍵時候還是自己心腹好啊,這時候他自然而然把梁濤歸到他的忠實心腹裡頭,他把這事看成是梁濤替他接難來著,他哪知道梁濤純粹為了自己啊!原本梁濤是沒有資格自個兒發言的,但這節骨眼上人人都瞧他順眼的不得了,誰會來管這破事啊!
當即,楊鶴稱讚道:“梁將軍果真忠勇可嘉,之前又已為朝廷立下大功,又對朝廷忠心耿耿,如此看來,確實是員上將人選,只是如今官職只是個參將”
楊鶴話還未說完,眾人就有明白事兒的跳出來道:“總督大人,卑職以為,如今朝廷內有賊寇,外有建奴,正是內憂外患之際,此時當不拘一格提拔有功之能臣,卑職以為梁將軍智勇雙全,有立下大功,參將一職實在配不上樑將軍之大功,卑職以為當升梁將軍為副總並一職,併為此次馳援京城之主將。”
“我等附議”
“我等附議”,堂下眾人紛紛如同驟然間打了雞血一般興奮起來,這個誇梁濤如何如何當得起副總兵一職,那個誇梁濤此次立下的大功如何之大,升官絕對升得云云,楊鶴當即‘採納忠言’一錘定音,“梁濤聽令,”
“末將在”
“今我以三邊總督之職保舉你為朝廷陝西副總兵,令你帶兵一萬馳援京城,不得有誤。”“末將得令。”
至此,大家皆大歡喜,有人升了職,有人自以為保住了小命,大家都很開心的散了會。
原本副總兵一職也算得上是個高職位了,許多場中的人也就副總兵一級甚至還還略低一些的人,只是都是文官,雖說一下把這麼大塊肥肉給了別人自己一點好處沒撈著心裡也有些疼得慌,可當時的情況就是需要高職位的人來扛,可誰都不願意去,於是大家心裡也算平衡,畢竟高官厚祿也要有命享受不是?
而梁濤就是看準了這個升職的機會才“踴躍獻身”,果然沒得人反對而且還是全票透過,瞧這狗屎踩的!
梁濤很狗屎的在十天之內連跳四級,一下升到了副總兵,解難營眾人紛紛喜上眉梢,老大升了職,其他人自然也就水長船高,梁濤也順著眾意將五團長升到參將之職,升高亮為副將,雖是個武職,但他也只有封武官的權力不是?湊合著用吧!其餘人等都有封賞。
而此時高亮悄悄提醒梁濤,解難營的編制必須按大明的軍制來,否則讓人抓住了辮子--私改軍制是殺頭的罪!
第十八章 馳援京城
(今日第一更送到!求推薦!感謝感謝!)
梁濤做出支援京城這個決定是在當時情況下必然的,作為一個來自後世的中國憤青,他對中國的近代史是極其悲憤的!
他是極其痛恨滿清的懦弱無能的,對自己國內人如此兇狠,卻對蠻夷他國之人盡情地卑躬屈膝。
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