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如此態度,怎麼能做學問?”。
阿蓴埋頭聽訓,聽完小聲嘟囔:“宇宙大神,負心、負心啊……”。
這不知所謂的話語自然又被我批評了一番。
她雖然態度不端正,最後還是好好解讀了此偈,我早就發現了,明蓴其實是個從不讓人失望的好孩子。
只是有的時候,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她站在養心殿的東暖閣,身段玲瓏,頭髮還未挽髻,她的雙目如同露珠般明亮,嘴唇像玫瑰花瓣一樣飽滿,神態之中總帶著些暖融融的笑意,如同一株剛長成的木槿花,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我當時只是覺得,從未見過這樣的女孩子。
她抑揚頓挫的聲音彷彿依舊迴盪在我的耳邊:“這世界上的情感,總是很多變、很難長久的,人活在世上,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生命就如同早晨的露水一樣脆弱。”。
“愛是欲求,有所求者,註定經歷危厄,經歷恐懼,經歷悲傷。”。
“因為愛就是痛苦的。”。
我在長久的沉默後,忍不住笑了:“你一個小丫頭,知道什麼愛不愛的?也不害臊,一點女兒家的矜持都沒有。”。
她衝著地板翻白眼,還以為我沒看到。
和太后大吵一架後,我再次去慈寧宮請安時,本來已經做好了遭受冷遇的準備。
但讓我意外的是,太后仍臥在病榻上,對我的態度卻很是客氣有禮,她令阿蓴代她待客。
她甚至再未提過允禵的事情。
到一個月後,皇后突然出面,向太后討阿蓴為妃。
當時我也在場,我感到失措、震驚、疑惑……還有難以掩飾的激動和喜悅。
沒有辦法忽略當時的感受。
哪怕是在我青年的時候,我也沒有過這樣心跳如雷的體驗。
我彷彿回到了二十歲那年的四月,那時候我從府邸中走出,清晨下的京城分外美麗,我看到無花遒勁的古樹,也看到傷心碧綠的春草。那一刻,彷彿整個世界在我眼中醒來了一樣。
忽然很想得到什麼。
或許就是那個時候起,我開始志在天下。
雖然命運令我失去了很多,但我知道,它總會補償我,它令我得到的,甚至比我想象的更多。
太后笑了一笑,她雙目仔細地打量著我,吩咐皇后:“你先退下罷。”。
我隨著太后轉入後殿。
她直接地說:“阿蓴這孩子,我是當做女兒養大的……如今舍了給你,我是萬萬捨不得。”
“我要我的十四,健健康康、榮華富貴地活著。”。
到殿外時,我瞧見阿蓴,她一身青衣,如同雨後的青竹一般高潔孤秀。
我很是憐惜她。
並不意外太后的決定,只是又想起了阿蓴回給我的佛偈:。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當時我只為她的悟性而驚歎,如今想來,卻彷彿是冥冥中的一種註定。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孤島。
在很久之後回憶起和明蓴的一切過往,我會為雍正五年那個輕忽的決定而感到後悔。
誠然,當時已然品嚐到孤獨滋味的我在感情上需要這麼一個人。但事實上,我並不需要把阿蓴放入後宮。如果把她收為義女嫁與外臣,或許對她對我,都是更好的選擇。
但我實在太忙了。要做的事情太多,阿蓴和任何正事相比,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就像一塊玉石,是把它好好擱置在書桌上讓它被書香浸染,還是把它系在身上作裝飾之用,不過僅憑主人一時心念決定。
明蓴被立為端嬪之後,好像一夜之間從天真可人的小孩子變成了含愁靜默的少女。
我把長春殿賜給她作宮室,並在圓明園中保留了牡丹臺供她寢居,她嫌棄牡丹臺的名字不好聽,我親自為她題匾,名為“鏤月開雲”。
我還記得,她的生活習慣和其他妃嬪不太一樣,會在晨起之後沐浴。在圓明園住的時候,有時她起得特別晚,我在午後去她宮室裡,會發現她倚坐在鏡前,手中半邊玉梳,正在梳理如雲的長髮,有種少女特有的生疏的嫵媚。
前人常有美色誤國之嘆,我以前不以為然,這時候才知道,有時候美色當真如同毒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