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的劊子手角色。故金樓之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加之這兩日我亦囑託盧郢、孫菁秘密留意馬空凌,更加可以證實金樓所言非是胡編亂造。”
李煜當然知道盧梓舟所言不假,事實上自從上次招收龍翔府衛遭到馬空凌的阻撓以來,盧梓舟便已留心上了此人。
“然而除了宋齊丘之外,還是有誰呢?難道真的是燕王?”
李煜哪料到因為蕭無稽之死,事情竟會演變得如此複雜。他因為並沒有“親身經歷”七夕之難,再加上這些日子,忙於應付宋齊丘,潛意識裡更以為宋齊丘即是上次欲置自己於死地的人,所以七夕那天的遇刺事件,其實已逐漸從他的記憶中淡忘了去。
不過潛藏暗處對付自己的敵人,顯然不肯輕易放過自己。如此苦心孤詣、千方百計的想要加害自己,除了燕王李弘冀,李煜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
盧梓舟看出李煜的疑問,高深莫測的道:“意圖加害主公的,或許亦未必是燕王殿下。主公請放心,盧某必定會全力以赴,找出暗中加害主公的真兇,使主公可以免除後顧之憂,周旋於天下。”
李煜聽盧梓舟的語氣,即知道盧梓舟心中恐怕已有答案,他現在之所以這麼說,只是不想在這麼多人面前說出來罷了。
李煜自然配合的道:“既得正光承諾,金樓之事,本王且放一邊。那麼在公堂之後呢,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申屠令堅不厭其詳的道:“在主公重創之後,聖上曾找來吳太醫醫治,可惜吳太醫亦束手無策,說主公的傷勢,已非屬於單純的醫療範疇。後來聖上又找淨居寺的文益大師等人救治,結果在即將成功之時,趙匡胤卻中途殺出,致使功虧一簣不說,文益大師更因此而武功盡失,還有三名高僧亦間接犧牲。”
李煜駭然色變道:“難道趙匡胤真的如此厲害,竟連文益大師也對付不了他嗎?”
申屠令堅道:“殿下怕是誤會了,若論真刀真槍,趙匡胤未必是大師對手,只是此子趁人之危,所以才被他僥倖得手。不過趙匡胤亦不好受,在他被文益大師擊傷之後,我和孫青追殺了兩天一夜,幾次險些就將他拿下,直到追至滁州北面,這才失去了趙匡胤的蹤影。”
李煜心道,趙匡胤不愧是有真龍命格的人,福大命大,自然不會這麼輕易死去,或許在申屠令堅、孫青追擊的時候,連老天亦幫趙匡胤逃脫也不一定。
譚照接著道:“再後來,文益坦言已無力救助主公,遂提議聖上去找史守衝、潘佚二人,慶幸的是,這兩個妖道果然有些本事,如此也不枉烈祖皇帝留他們不死了。”
李煜愕然道:“為何稱之為妖道?”
第四十二章 從長計議(下)
韓熙載道:“當初正是此二人獻丹藥於烈祖進服,才使得先帝中毒疽發身亡。當年若非先帝臨終大悟,肯網開一面放過他們,這兩個人估計早已被聖上處死。如今時隔多年,他們的名字一漸漸被人淡忘,遂每當有人提此二人之時,都是以妖道稱之。”
李煜苦笑不已,長期服用外丹如李昪者,別說是史守衝、潘佚煉的丹藥,哪怕就是晉朝著作等身、有“丹神”之稱的葛洪親自煉藥,亦未必能夠避免中毒。
可以說,李昪之死,實非史守衝、潘佚之過,而是外丹之過也。須知外丹這一套,在現在的化學理論上,根本就是說不通的。
諷刺的是,祖父李昪死於丹藥,而自己則因丹藥才得以復甦;時人都認定是史潘二人害死李昪,自己卻反而又被此二人救活。冥冥中似有主宰,李昪窮其一身也無福享用的東西,卻在機緣巧合之下,一一作用在自己的身上。世事之奇妙,蓋莫過於此也。
再怎麼說,自己也應該好好的酬謝這兩名老道,想辦法還他們一個清白,就當是報答救命之恩吧。
想到此處,李煜忽然心中一動,想到了古代由丹藥家發明出來的火藥,也許史守衝、潘佚能幫助自己的,還遠遠不止救命之恩這麼簡單。
李煜長嘆道:“看來本王能撿回這條小命,卻也是殊為不易,其中最失望的,便該是馬空凌的主子了。不過話說回來,本王亦需抽空,好好酬謝淨居寺的大師和這兩位道長才是。”
接著李煜忽然挺直腰板,正色道:“子遷,你可知我為何如此心急,將你從楚州抽調回來?”
包括譚照在外,眾人無不為之一振,皆因他們知道,今晚這次會議的主菜,終於要上場了。
譚照一臉興奮的道:“還請主公明示,否則譚照今晚必定徹夜難眠。”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