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第一
個公開承認電器城公司取得突破的報道。新聞記者剛剛發現這家新的熱門公司,
因而電器城的突破就好像是個一夜成名的故事。
然而,這個看似一夜成名的故事卻是經過10多年的醞釀而成的。艾倫·沃
澤爾1973年繼承他父親當上了電器城的執行長,當時公司正瀕臨破產。首
先,他重組了行政隊伍,接著客觀地審視了外部和內部嚴酷的事實。1974年,
公司仍然掙扎在龐大的債務負擔中,沃澤爾和他的團隊成員開始嘗試以倉儲陳列
室的形式從事零售服務(庫存規模化、價格低廉、送貨快捷)並且在里士滿和弗
吉尼亞透過這種模式來出售器具。1976年,公司又開始嘗試以倉儲陳列室的形
。txtsk。
式來銷售消費電器;1977年,公司將這種觀念付諸實踐,建立了第一家消費電
器零售店。
當這種嘗試大獲成功後,公司開始將立體式商店逐步轉變成消費電器零售商
店。到1 9 8 2年時,飛輪已經持續旋轉了9年,沃特澤爾和他的團隊成員在此
期間一直忙於實現電器城超級商場的構想。在接下來的5年中,公司完全轉變到
這個構想上來,繼而電器城公司創造了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分紅最高的記錄。
從1 9 8 2年到1 9 9 9年,電器城所創造的股票累計收益比市場上其他公司
高出2 2倍,輕巧打敗了英特爾、沃爾瑪、通用電氣、惠普和可口可樂。
很自然,電器城公司發現自己逐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然而,在轉變期開始的1 0年中,我們沒有看到一篇關於電器城公司很有意
義的報道,在轉變期後的1 0年中我們卻看到了9 7篇值得研究的文章,其中2 2
篇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雖然公司從1 9 6 8年起就在一家主要股票交易所上市,
而且沃特澤爾和他的團隊成員在取得突破之前的1 0年中就已經作出了很矚目的
成就,但是媒體報道的情況使人感覺公司在轉變成功之前不曾存在過似的。
1美元的投資累積回報價值,公開發表的文章數
電器城,1 9 7 2。1 2。3 1—1 9 9 2。1 2。3 1
電器城的經歷反映了一個普遍存在的模式。在一個又一個的例子中,我們發
現在公司轉變開始的前1 0年中媒體對公司的報道要比在轉變完成後的1 0年中
。txtsk。
報道得少得多,平均起來少近3倍。例如肯·艾弗森和山姆·西格爾早在1 9 6 5
年就開始旋轉納科爾公司的飛輪了。整整1 0年,沒有人關注過它,當然不包括
財政新聞媒體和其他鋼鐵公司。假如你問伯利恆鋼鐵公司或者是美國鋼鐵公司的
主管有關1 9 7 0年“納科爾危機”的事,他們會一笑了之。當然前提條件是那
時他們已經注意到這個公司了(這一點值得懷疑)。直到1 9 7 5年當納科爾的轉
變期年份出現在股市圖表中時,它已經擁有3家小型加工廠,具有獨特的生產文
化,並且正在逐漸成為美國最贏利的鋼鐵公司。然而1 9 7 8年《商業週刊》才
首次報道納科爾公司,這時公司的轉變期已經進入了第1 3個年頭,而《財富》
雜誌的報道在第1 6個年頭時才問世。從1 9 6 5年到1 9 7 5年的1 0年中,我們
只看到了1 0篇有關納科爾公司的報道,其中沒有一篇文章是有意義的。從1 9 7
6到1 9 9 5年,我們卻收集到了9 6篇有關納科爾的報道,其中有4 0篇是介紹
公司的情況,或者是在全美都有顯著特色的報道。這時,你可能會想:“我們應
該預料到的,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