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在十數海里外的平靜的海面上,一艘半潛的潛艇的指揮塔上,丁伏濤用望遠鏡觀察著這支艦隊,在過去的半個月中,他們一直以追蹤著這支艦隊,同時保持著無線電靜默。
在注意到第二太平洋艦隊再次恢復航行的時候,他立即命令潛艇駛離觀察海區,以駛暴露自身,與時同時他又對身邊的馬國功說道。
“也許,全世界海軍都會覺得很奇怪,一支龐大的艦隊沒有固定的供煤站,怎麼能進行這麼遙遠的航行呢?”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疑問,完全是因為過去一段的追蹤,他親眼目睹了俄國水兵是如何任勞任怨的在烈日下******上“倒煤”。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羅傑斯特溫斯基和他的幕僚們並沒有發明什麼新東西,他們只是原始的使用經過訓練計程車兵的體力和肌肉罷了!”
馬國攻給了一個最直接的答案,為了能夠進行遠洋航行,同樣沒有固定供煤站以及海外軍事基地的東北海軍作出了另一個選擇——用重油取代煤炭,在海上補充煤水時的只需要水兵用射纜槍發射纜繩引吊油水管上艦,即可以自動補充重油,完全不需要人力的介入,自然也就談不上耗費水兵的精力。
“如果我是司令長官的話,我會命令艦隊進入太平洋,在他們完成補充煤炭之後,向他們發起進攻!”
丁伏濤隨口說了一句,艦隊的服役經歷使得他非常清楚補充煤炭是個體力活,在大海上更是困難重重,如果在他們補充煤炭之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