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聽不進人言,自視甚高,排斥異己,特別是任用了一幫無恥之徒,讓朝堂三天一小鬧,無天一大惱。*****白白錯過了變法良機可,甚是可惜!沈兄,範某敢說,再這樣下去,大宋朝廷將會混亂不堪!”
沈歡苦笑,人家王安石就是這樣倔,他又能有什麼辦法?對於王安石的大名與才學,當年期待他大展宏圖地人了去,連司馬光都為他說話,最後與他鬧翻地,還少嗎?司馬光也是其中典型,當然,倒黴鬼也少不了蘇軾這個傢伙。
不忍心看範一農嘆息,沈歡安慰道:“範兄不必多想,先安心在海州待下來,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只要做得好,日後不難升遷,到時再回朝堂,幫助司馬相公整治朝綱,亦是不遲。”
“但願如此吧。”範一農苦笑。
沈歡又道:“範兄何必洩氣。你看看海州前人通判姜大人,做得好了,得到官家地賞識,現在不是一下遷到揚州去做知州了嗎?再做好點,估計就能進京入朝堂了!”
範一農聽得大是心動,仔細一沉思,也不由為姜謙的好運驚佩,沉吟一會,道:“那範某就指望能在沈兄這個知州大人地大旗之下沾些運氣了!”
沈歡大喜,範一農這話,已經是變相在說他會在眾多事務上附和自己了,期望能像姜謙一樣,一舉升遷!
搞定了範一農,沈歡的心情好多了。接下來兩三天,都是範一農與姜謙在交割通判事宜。接著就是姜謙打馬揚州,走馬上任了。好在揚州離海州不算太遠,姜謙對那裡也不陌生,這番過去,也打算把從沈歡身上學到地東西,施展在揚州,做出功績來!
送走了姜謙,沈歡還是沒有空閒,在他地書房裡,又迎來了海軍指揮使郭逵。郭逵年紀正在中年,不愧是武將出身,身材魁梧,為人簡潔與精神,留著一下巴的鬚子,更突顯他的粗獷。
與此同時,坐在對面的郭逵也在打量沈歡。年輕的才子,年輕地知州,他的大名,縱是武人,郭逵也不能忽視。何況海軍計劃,官家已經完全與他談過。本來對官家召令不甚滿意的郭逵,在聽到這個大計劃後,特別是在看到那幅海圖,他已經完全被這龐大的計劃給吸引了。因此。官家要他到海州來組建海軍,他是二話不說,完全同意。
“郭將軍。海軍計劃,想必將軍已經爛熟在胸了吧?”沈歡笑眯眯地問道,他對郭逵很重視,也很尊重,否則這次見面,就不會在書房了;除了所談機密外,不敢忽視對方。也是私人原因。何況這一計劃,對方已經完全瞭解。再說了,有些計劃外地東西,沈歡還準備與此人說一說,免得以後有什麼誤會。
郭逵客套地說道:“沈大人這份海軍之策。郭某除了佩服,還是佩服。那翻對遼作戰計劃,更是讓郭某敬佩。有此海軍,與遼人作戰。就是不敵,亦可從容而退。沈大人軍略,實在是當世難有人可以匹敵!”
那一次與官家的私人會晤,讓郭逵敢小看這個年輕地文人。那一天,官家對他說了很多,除了海軍之策外,還說明了他對沈歡的重視。甚至讓他到了海州之後。有什麼難題。可以去找沈歡解決。這份信任,足以讓每個臣子羨慕了。當然。郭逵也聽出了另一番意思,那就是這個沈歡很不簡單。連官家也難以把握他的後續計劃。
“郭將軍太過客氣了。”沈歡呵呵笑道,“將軍在西北地軍功,方是每個熱血男兒的夢想。帶刀殺胡兒,亦是沈某自小地願望。可惜身體單薄,學不成武藝,只能做個紙上談兵地文人了。”
郭逵大是驚異了,宋代文人,自來就有一種優越感,對武人的優越感。對待武人,他們是輕視,是鄙視,是不屑,還有防範。像沈歡這等身份,說如此貶低自己文人地話,總讓郭逵有點不知所措了。當然,他從沈歡眼裡看出了真誠,這更讓他感動,大起知己之感,恨不得與對方歃血做兄弟了。=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郭逵哈哈大笑,“沈大人豪氣,不輸武人,這首詞,郭某時常唱之,以作勉勵!今日見得詞人,真是聞名不如見面。這次海軍,就在海州謀建,還請沈大人儘量幫襯。當然,若有需要,沈大人自可開口,只要在郭某能力範圍之內,也當盡力為沈大人幫忙!”
沈歡大喜,道:“有郭大人這話,沈某就放心了!”這倒沒有客氣,他與郭逵,現在利益算是綁在了一起,對方要他在海州提供便利;而他要利用海軍來完成一些佈置,加上大家都不是小人,倒有點交心了。
何況他也不敢小看這個武人,別看人家三大五粗就以為沒見識,可以輕視了。能讓先帝興起讓一個武人入樞密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