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部分

去詳細闡述這種吏治破壞的過程是費時、費力的、也是複雜的。但我們應該知道吏治的破壞,與所謂的官員道德無關。如果缺乏眾多強大的利益群體的推動;那僅憑官員的利益、力量是絕不會導至吏治全面敗壞的;因為官員在濫用手中權力謀求私利之時,他所面對的阻力實在太大了。

甚至而言,如果吏治敗壞只代表官員與少數利益者的利益;那官員也不敢肆意破壞吏治的;因為他們這樣做時,面對的阻力同樣還是非常大的。

比如皇帝收取“礦稅”,結果是引得“民變”四起:“據初步統計,當時各地生的大小”民變“不下數百起。”注1

而且“民變”通常都是用暴力的手段打殺“稅監”及其爪牙。生這一切並不讓人最驚訝,最讓人驚訝的是這種行為,竟然受到主流社會的認同、贊同、支援。

我們通常認為,之所以會生這種事;完全是因為“稅監”們太囂張了、太變態、太惡劣了。但實際上呢?淚痕以為漢代十常侍張讓說得話最有道理了,“都說我們把國家給搞亂了,但所謂的清流有幾個是清白的?”我們把這話放在明末,應該也是完全正確的!

淚痕從不否認,“稅監”肯定是貪婪、惡劣的,問題是:在明帝國後期,不貪婪、不惡劣的官員、太監、貴族、將領有幾多少?一個人如果用暴力手段打擊、殺死這些貪婪的、惡劣的傢伙們,結果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整個上流社會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