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金陵後,曾國藩常和人說的一段話就是:“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退讓少許,減去幾成,則晚節漸漸可以收場耳。”這就叫“功成身退”,它只有在古代中國君主獨裁製度下才有市場,而且市場極大。凡不能將權位二字退讓少許的人,都會不得好死。
“功成身退”對於當事人而言最無奈,對當事人的上司而言則最卑鄙。別人辛辛苦苦為你打下天地,天地一穩,你就卸磨殺驢,卑劣程度可以讓人對人性徹底失去信心。
曾國藩一生修為的精華,在今人看來,只是把“功成身退”知行合一而已:知道功成身退是天之道,活命之本,馬上就去做,而且盡心盡力,不留半點餘地。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裁撤湘軍,當時湘軍和湘軍的衍生淮軍共計三十萬人,但左宗棠的五萬人已遊離出去,他無法管理;分佈在四川、廣西、貴州的湘軍,早就脫離了他的指揮,他也不必管。至於李鴻章的淮軍,本來就是湘軍的替補,不可能裁撤。他只能對自己直接指揮的十二萬湘軍,尤其是曾國荃指揮的五萬人下手。
下手非常狠,在收復金陵一個月後,他就把曾國荃的五萬人裁撤三分之二,由他指揮的則裁撤掉三分之二。曾國荃急吼吼地來找老哥,按這位軍之驕子的看法,裁撤軍隊沒有問題,但應循序漸進,不然會冷了兄弟們的心。
曾國藩平靜地對老弟說:“這種事就要快,慢了就毫無效果。豈止是要裁兵,我還要拿了你的官職。”
曾國荃失聲道:“老哥你瘋了,北京那群鳥人正千方百計地想對付咱們,你竟然還自毀長城?!”
曾國藩不慍不火地說道:“既然咱沒有不軌之心,那就應該讓朝廷放心。裁撤湘軍恐怕未必能讓他們徹底放心。為什麼呢?咱倆在南中國聲望極高,這年頭,有聲望就是資本,再加上有官職在身,臨時招兵都來得及。可如果咱倆有一人離職,那朝廷就會很高興。我想了想,你離職比較現實,我是兩江總督,朝廷暫時還離不開我。你先回家歇息去,等朝廷不再猜忌咱們,你再出來。這叫以退為進,既可以讓朝廷消除對咱們的猜忌,也可以保全咱兩兄弟。現在外面還有人散播謠言,說咱們功高蓋主,迷戀權位,你只要一離開,謠言就不攻自破。”
曾國荃被老哥忽悠得暈頭轉向,一口應承下來。曾國藩連夜寫了兩道奏摺,第一道在報告了金陵的重建工作後,在最後輕描淡寫地說,曾國荃勞累過度,病重需要休息。
第二道奏摺在兩天後發出,主要是寫曾國荃病重的:心神搖動,頭暈目眩,站都站不穩,必須靜養數月,希望朝廷恩准讓他回家養病。
慈禧和奕訢商量了半天,覺得曾國荃病得很好,他們對曾國荃這時候生病很滿意,同意讓曾國荃離職休養,順帶表彰了曾國藩很識大體。
曾國藩被誇得熱血沸騰,又把財權讓了出去。兩江總督管轄的區域很廣,曾國藩說,我只管理兩江(江蘇、浙江)的賦稅就可以。其實,浙江是左宗棠的地盤,他所能管理的只有江蘇賦稅。
慈禧太高興了,下旨說,曾國藩是有史以來最識大體的功勳大臣。
曾國藩樂呵呵地寫奏摺說,這算什麼,我已決定修復旗營。
所謂旗營,就是清王朝八旗兵駐紮在各地的營盤,太平軍造反以來,旗營制度灰飛煙滅。曾國藩現在江蘇各地恢復,熱烈歡迎中央政府派來的八旗兵。八旗兵趾高氣揚,對他們的再生父母——湘軍——不理不睬,湘軍將士憤憤不平。曾國藩傳令各湘軍單位:誰要是和八旗兵鬧矛盾,我就裁了誰。
當兵的,尤其是當了多年兵的最怕解甲歸田,因為他們只能打仗,不會別的。所以,他們就在忍氣吞聲中和八旗兵們其樂融融。
當然,曾國藩不是隻會做討好中央政府的面子工程,他是個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明白“平定”的意義:剿平敵人不算勝利,只有“安定”了,才是完美的勝利。
安定計劃的第一步就是恢復鄉試的貢院,太平天國在金陵多年,知識分子早忘了鄉試是怎麼回事,如今曾國藩重新給了他們一條通往光明道路的天梯,知識分子們對曾國藩是感激涕零。
第二件事是修浚秦淮河,秦淮河兩岸是商業集中地,蓋世繁華的象徵,曾國藩下大力氣恢復這個商業中心,讓金陵經濟重新煥發生機。
第三件事就是文化事業的重建,恢復被太平軍取締的各種書院,出版儒學大師們的文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都有一種情懷,他們都覺得對文化的傳承有所虧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