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部分

面一陣震動,張大牛猛然驚醒,遠遠的循聲望去。只見遠處塵頭大氣,不知有多少人的佇列,正沿著他睡覺的道路,狂奔了過來。

張大牛張大了嘴,吃驚道:“那是誰啊!?”

注1:秧馬,宋代江南一帶的插秧農具。木製,形制類似於小船,人坐其上,從艙中取秧苗**田中,同時以雙腳使秧馬在泥水中前後挪動。北宋時得蘇軾等士大夫推廣,南宋時在全國普及。

第三十六章 島南(上)

趙瑜馭馬而行,五十名親衛緊隨左右。 自從交趾回島之後,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來透口氣了,在公文案牘中鬱悶了許久,當今天他騎在馬上,便忍不住馳韁而奔。迎面來的狂風從耳畔呼嘯而過,烈日當空,也感覺不到絲毫炎熱。

馬蹄鐵敲打在夯土路面上,密如雨打芭蕉,得得作響。幾十騎在黃土路上一衝而過,頓時在道路上掀起了漫天的煙塵。雖然用鐵場產生的礦渣和瀝青修築的主幹道,已經從港口延伸到基隆堡,但島上的大部分道路依然是夯土所築。儘管現在東海已經擁有兩間水泥作坊,可惜的是產量卻始終高不上去。月產不過千多石,單是用在基隆堡和港口的擴建工程上,就已經消耗得一乾二淨,根本沒有多餘的產量來鋪設道路。不過趙瑜現在是領頭狂奔,捲起的煙塵卻拋在身後,卻也不用擔心吃到滿嘴的塵土。

趙瑜大笑著縱馬而行,但他今天卻並非出來遊玩。他的目的地是臺灣島上,東海實際控制區最南端的溫泉堡——那是因寨堡附近溫泉眾多而得名。儘管東海名義上已經據有了臺灣,而島上也的確沒有其他勢力可以與東海軍相抗衡,但由於開發時間和轄地人數的限制,東海真正的領土,就只有從基隆港往南大約兩百里的狹長地帶。也只有道路延伸到的地方,才是東海能控制到的地方。

基隆之名來自於趙瑜,更是來自於後世。但東海在臺灣島上的殖民地,卻不位於後世的臺北、基隆,而是屬於桃園、新竹一帶。直到十七世紀,淡水河流經的臺北盆地,大部分地區依然是湖泊、沼澤密佈,而在趙瑜所處的這個時代。更是一片生人難以踏足的水澤。而東面,更有縱貫全島的山巒。東海要想在臺灣繼續開闢定居點,也只能沿著臺灣島地西海岸那一長條平原地帶向南發展。

數年來的開發,已經把小小的殖民地打造得如鐵桶一般,基隆轄下的十一鄉八十七個村寨密佈於平原之上,島上的土著甚至不敢接近半步。但幾年下來,這兩百里的平原已經開發去了一多半,而剩下的土地。趙瑜卻並不打算再分配出去。按他的想法,現在是繼續向南開拓,讓東海地殖民點徹底佔領臺灣西部平原的時候了——日漸增多的外來移民也是促使他下定決心的重要因素。

而溫泉堡作為最南端地軍寨,將是半月後。向南開拓程序的核心中樞。人力和物力的安排與調配的命令,都要由此地發出。這兩月,大批的物資和人員,已開始被徵集,不日將轉運到溫泉堡中。不過,前日從溫泉堡傳來的一條訊息,卻打亂了趙瑜全部的部署——溫泉堡以及附近地兩個村寨。在一月前爆發了瘧疾。十天之內,已經有五六百人病倒——這種情況下,趙瑜怎麼也不敢把寶貴地人力向疫區派遣。

由蚊蟲傳播的瘧疾,是南方的常見病。不僅是臺灣,兩廣、福建、荊湖一帶,也多有人感染此症。在大宋南方諸路,因此而喪生者,每年數以萬計。所謂南方瘴癘。很大一部分就是瘧疾。當年,趙瑜決定遷居臺灣,最先做的就是下令蒐集各種醫治瘧疾的藥方。但找來的那幾百條藥方,卻皆是無用。而趙瑜記憶中的治瘧特效藥,如金雞納霜奎寧,這時候還在秘魯的叢林中自由生長,不過他憑著一點模糊地記憶,終於想起還有一種稱為青蒿的瘧疾良藥。不過大宋朝叫青蒿的植物實在有太多種類,而對植物學和藥物學毫無見識的趙瑜,又記不清究竟是哪一種。實在無法。卻只能耗費時間。一種種的讓人實驗。到最後,花了一年多的功夫。病死的試驗品多達數百,東海的醫師們終於找到了那種藥草,卻是南方一帶路邊常見的臭蒿,也叫黃花蒿。

自從有了青蒿為倚仗,東海軍才能安安心心的開發臺灣。不過青蒿只能醫治瘧疾,但最好地做法卻是避免感染瘧疾,也就是防疫。焚燒荒草雜木,填平水坑,禁止捕捉池塘溝渠裡地魚類,都是為了防止蚊蟲滋生而例行的工作。同時,每年臺灣島上,消耗石灰最多地並不是道路建設,而是防治蚊蟲的工作。各大石灰窯近七成產量,都被傾倒入各個聚集有孑孓的水域,而那些向上報告有孑孓出沒水域的百姓,也都能得到獎勵。再比如在大宋受到瘋狂追捧的玉露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