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九聞言搖頭,也是一嘆,有些灰心喪氣,“在這樣下去家底就要空了!”
鄭凌卻笑道:“爹爹,慶叔勿憂。其實孩兒尚有一法,可暫解家中之困。”
鄭九、鄭慶齊聲追問:“什麼法子?!”
鄭凌伸出左手向北一指:“衢山!”
注1:六勝塔:石湖金釵山上的六勝塔為北宋政和年間由高僧祖惠、宗什募資興建。乃是抵達泉州灣的標誌。
PS:不好意思,遲了點。
第十八章 軍器(上)
政和三年閏四月十七,丁卯。//【西元1113年6月2日】
鼠浪湖島。
衢山之東,離船坊軍港約四里之外,有一小島。此島方圓不到兩裡,島形如鉤,兩邊山丘延伸,括起一個小小的海灣,灣內水深浪小,平靜似湖,故名鼠浪湖。
鼠浪湖島面積小,淡水少,並無人常駐,一直都是荒廢著,但趙瑜卻看上了這一點,遣人在鼠浪湖灣修起了一個小小的碼頭。衢山島上人多眼雜,不比這外島,離衢山足夠近,易於守衛,卻又有海水阻隔,可防有心人。正是試驗一些動靜較大的新武器的最佳場所。
每月總有幾日,在這個小島上,都會傳來幾聲雷鳴,又或是一陣濃煙。幾年下來,衢山船坊的工匠們早已習慣,若是哪個月沒了這些動靜,心中卻都會覺得有些空落落的。不過這幾個月來,工匠們心中卻再沒有什麼空落落的感覺,東面的小島上,成天價的響著悶雷聲,聽得都覺得心燥了。不少人都好奇著,那裡到底在試驗什麼新玩意兒。
這日清晨,海上的晨霧還未完全散去,船坊的工匠們只看見大當家趙瑜領著衢山軍大大小小的頭領十來人,還有七八個年輕後生——大的約莫二十出頭,小的看起來只有十五六——齊齊上了港中的一條渡船,起了碇,張了帆,便往那鼠浪湖島去了。
“到底出了啥大事了?”看到的工匠一陣交頭接耳,“老爹、大當家還有文武二頭領怎麼一齊上去了?”
“那個燒爛臉的就是新任的陳巡檢罷?島上的大頭領都上了那艘船,肯定是不得了的大事!”船匠們在島上走動不多,對衢山軍的頭領也只知趙瑜、文武等寥寥數人,陳五如不靠他那張臉,也沒人認得。
“許是那邊的軍器坊造出什麼新玩意兒罷!這些天,東邊島上不一直轟轟轟的響著?定是弄出了個厲害的火器!”
“那老爹也跟著上去幹嘛?鄧鑄鐘弄出的玩意兒,跟我們船坊有什麼關係!”馬林溪在船坊中,一向是被稱作老爹。工匠們皆知,因被搶了提點軍器坊的職司,馬老爹向來與鑄鐘匠出身的鄧某人不睦。不論軍器坊造出什麼新東西,馬老爹只會用鼻子哼一下,以示不屑,怎會跟去湊熱鬧?
“誰知道!”
且不提船匠們紛紛亂亂的猜測。趙瑜等人上了渡船後,出海不過兩刻鐘,便到了鼠浪湖島。海灣中,簡陋的碼頭上卻早泊下了一艘海船。形制卻極為特異,沒有主桅,只有幾條尾櫓,幹舷低矮,甲板平坦,卻有兩個並排的船身,竟是一艘連體船。除了船坊中的工匠,衢山島上怕是沒幾人能叫出這艘雙體船隻的名字——舫。
所謂‘連舟曰舫’,漢晉之時,常常用舫來運送糧草、馬匹,是為軍用的船型。由於有雙體船身,舫在水中十分穩定,極少顛簸,載客運貨都很適宜。不過舫也有極大的缺點,一是結構複雜,大批製造不易;二是雙體船身,很難修造得堅固耐用,不能做戰船;第三點,幹舷太低,遇到大風浪,舫雖不會傾覆,但舫上所載的貨物卻會遭水浸。也就因此,自隋唐後,舫船就逐漸被淘汰了。
不過這些缺點,對於在衢山和鼠浪間來回轉運的工作而言,卻也算不上大問題。不過三四里地,又少風浪,自不懼舫船會出意外。而且幹舷低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裝卸貨物方便。尤其是幾百上千斤的重物,從幹舷幾丈高的海船運下來時,總是要費大力氣,不像舫船,木板一搭,很輕易的就能搬下來。
趙瑜等人下了船,碼頭上,一中年漢子便引著幾個人迎了上來。那漢子蓬頭亂髮,鬍鬚連鬢,粗眉圓眼,葛衣短褂,標準工匠打扮。
中年漢子走到近前,抱拳道:“鄧肯見過大當家!”此人話音宏亮,行動如風,極爽利的樣子,雖是不修邊幅,但依然給人好感。這鄧肯便是衢山軍器坊的作監,兩浙路上有名的大鐘鄧家的傳人。不論鑄鐘、造鼎都是行家裡手。趙瑜便看上了他這一點,施了計策,花了一番力氣方把他一家都請上了衢山島。幾年來,不吝賞賜、噓寒問暖,倒把他收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