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部分

個筆頭快一點的編輯,再去學校裡找幾個窮學生來寫稿,一天功夫就能編出一期報紙來。只要發行量超過一千份,就不虞有虧本的危險。

如今各地州縣,幾乎都有地方性的報社存在。雖然大部分報社,都是刊行幾期後就宣告倒閉。但也有許多存活了下來。這些報章豐富了人民的生活,讓地方上計程車子有了公開發表自己意見的場所。當然,這也便有了許多雜音。民間的言論變得有些越來越肆無忌憚,看起來就有些亂世氣象。不過如今朝堂還是保持著放任自流的態度,並沒有刻意去鉗制。

趙伯安曾聽趙瑜說過,要維持官中的公信力,就不要去堵塞言論。反而要大力鼓勵人們說話,雖然會蠱惑一部分無知百姓。可天下還是聰明人居多,那些妄人他們說得越多,錯得就越多,醒悟過來的百姓也會越來越多。在一片混亂的言論中,當然人們需要一個準確的說法,就只能來看官方的意見。

回到東宮寢殿之中,吳陸指揮著宮女內侍為趙伯安更衣洗漱。他的父皇還沒有從西山的大報恩寺回來,他並不需要先去趙瑜那裡回稟今天的典禮。

趙伯安正在更衣,一個才七八歲的男孩子跑了進來。舉著張字在趙伯安眼前晃著。

“父王,這是兒臣今天寫的功課。你看怎麼樣?”他是趙伯安的長子,趙師弘,長得唇紅齒白,十分得惹人喜愛。

趙伯安低頭看了看,這抄得是論語。不過八歲,一筆大字已經寫得像模像樣。

“寫得真不錯。”

趙伯安笑著彎下腰摸了摸兒子的腦袋。他這個長子聰明伶俐,不僅他視如珍寶,連在父皇母后面前,也是深受喜愛。趙伯安是伯字輩,而他的兒子則是師字輩。已經有了四個兒子,長子今年才七歲,下面的三個,都才有兩三歲。

趙伯安拉起兒子的手剛走了兩步,只覺得眼前一陣發黑,身子一晃,一下就暈倒在地。就在這一天,太子一病不起,藥石無用,十日後,便薨於東宮慶年殿中。

失去了受人尊敬的太子,潛藏於下的暗流開始翻湧,洪武朝的時局如同抹上了一層陰影。

第十六章 傳承(二)

大宋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初一。// 己未。【西元1153年6月24日】

北京順天府。

長安大街上。鼓樂齊鳴,一支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足有數千之眾。而在街旁圍觀的百姓,更是有多達數萬。

一行樂班吹吹打打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後面跟著一群舞獅的漢子。而隊伍的中段一隊騎手,一個個騎著高達五尺多的大食駿馬。只是看他們騎在馬上的動作都有些僵硬,而且膚色卻更近似與水手的黝黑。在騎手們的最中間,如同眾星捧月,一名膚色黝黑如炭,肌膚堅硬如鐵的精瘦漢子,昂首挺胸,享受著周圍羨慕的目光。

“那是從蓬萊洲回來的薛校尉!”

“除了遠行萬里的薛定鍔校尉,還會有誰這般氣派?!”

“聽說極東處的蓬萊洲,土地比大宋還大,而人煙稀少,金銀遍地,物產更是有別於我神州。是個上天賜於我大宋的土地。”

“多虧了薛校尉這等英雄,向東去的探險隊有那麼多,也就他一人帶著物證回來了。”

“那也多虧是六大王慧眼識人,向官家舉薦的功勞。”

“六大王如今立了大功,這儲君之位也越來越近了。”

趙師弘站在人群中。聽著身邊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距離他父親去世已經過去了六年,但在趙師弘的心中,仍時不時的想起六年前在東宮中的歲月。

不過在太子伯安病逝六年後的現在,洪武皇帝明年就要過六十大壽了,可繼承皇統的儲位依然空懸。在諸多皇子之中,能出來爭奪皇位的,只有三人。二皇子晉王伯誠,四皇子魯王伯瀚,以及六皇子秦王伯銘。

這三人都是嫡出。老二和老四都是前任明肅皇后所生,與故懿文太子是一母同胞。而六皇子伯銘,則是如今的陳皇后所生。洪武朝排名前六的皇子,屬於單數的老大、老三和老五都是早亡。而雙數的三人,都有繼承皇統的資格。

雖然自古就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但如今的嫡長晉王趙伯誠實在讓人無話可說,比起故去的太子,無論從人望還是才能,或是品德上,都是差得太遠。晉王府中經常有婢女和內侍被鞭死,用蘆蓆包著從後門中送出。而且晉王貪花好色,每年買來的美女數以十計,甚至還有他狎玩男童的傳言。因為這些事,晉王多次遭到言官彈劾,連王位也被貶過一次,最近才又升回來。若非這些腌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