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而泣,這位名震遐邇的大孝子對父母說,蒙古人簡直不是人,是野獸,自己這一去恐怕就是永別。
一家人抱頭痛哭,把在外準備出征的將士們哭得六神無主、士氣全無。救援潼關本刻不容緩,完顏永錫卻不緊不慢,走到澠池(今河南繩池)時,他下令全軍就地待命。誰都不知道待什麼命,他的幕僚問他,他也不回答,只是望著開封方向眼含熱淚。
三天後,他下令上路繼續前進,軍隊對他已不抱希望,逃兵已成群結隊。這是個惡性迴圈,完顏永錫越是精神不振,逃兵越如滾雪球,逃兵越多,他越是精神不振。
當這個萎靡不振的廢物進入京兆府時,又下令就地待命。他的幕僚們和完顏珣派來的監軍大為惱火,要他速速前進,救援潼關。因為一封接一封的情報傳來,潼關如果再無救兵,必失無疑。
完顏永錫拿著那些情報,抖著給他們看,聲音發顫:“我跟你們說過,蒙古人全是野獸。我見過他們的威力,咱們去救援是羊入虎口。”
幕僚們問:“那你說該怎麼辦?”
完顏永錫被問住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沒骨氣的話來:“看天命吧!”
天永遠照顧那些奮勇直前的人,比如撒木合。撒木合知道開封城有援兵來,所以他使出了吃奶的勁,對潼關進行瘋狂的攻擊。潼關終於在撒木合的攻擊下失陷,蒙古兵團吼叫著進入潼關時,完顏永錫還在京兆府望著開封方向滿眼流淚。
有人聲淚俱下請求他救援潼關,他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撒謊說:“皇上有令,要我在此等候,哪可輕易出兵,難道皇上不如你們聰明嗎?”
當潼關陷落的訊息傳來後,完顏永錫居然如釋重負地吐出一口氣,說:“終於結束了,走,咱們回開封。”
金國政治史上一幕戲劇上演。監察官們認為完顏永錫坐視潼關失守,應該判處死刑,以警示全軍,振作軍威。
完顏永錫雖然是個酒囊飯袋式人物,但有個大優點,就是善於處事,所以他的人緣特別好。於是,先是金國軍界強烈反對,接著是一百多名宗室向完顏珣請願,要求酌情量刑,寬赦完顏永錫的死罪。
完顏珣突然頭腦清晰起來,斷然拒絕,冠冕堂皇道:“完顏永錫一年前救援中都不戰而回,使中都失陷,罪當誅殺,那時我就寬赦了他,給他官復原職,掌握軍權。今天又犯這樣的罪狀,朝廷哪可再行寬赦,法律哪容私情踐踏?完顏永錫兩次救援都是不交一戰,讓我大金國顏面盡失,不殺他,天理不容。”
術虎高琪馬上站出來,保護他的好朋友:“完顏永錫是個忠孝人物,殺了他恐寒了眾臣的心。”
這話說得很有水平,完顏珣到開封后,開封官員是主力,由於時間太短,還沒有對他形成效忠心理。完顏永錫對他可是忠心耿耿,天下人都知道。如果這樣一個人被他殺了,將來還有誰肯效忠他?
一想到這裡,完顏珣馬上換了副嘴臉,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削他的官和爵位,讓他老實在家反省。”
他不明白的是,金國政府所有人都應該反省,尤其是他,第一個要反省,金國是怎樣淪落到現在這一步的。
當然,這種意識,完顏珣和他的政府官員們沒有,所以金國江河日下。
撒木合攻取潼關後,並沒有馬上採取行動,而是連營數十里休整。金國政府有人提供建議說,應該在他們休整時突襲他們。可完顏珣否決了這個建議,他隱約能聽到潼關方面傳來的人喊馬嘶聲,這種聲音讓他魂魄不安,所以他把任何主動的行為都視為不祥的妄動。
撒木合則認為,任何主動進攻都能獲取好運,所以大軍休整之後,他就派出一支先鋒部隊,從小路直趨汝州,然後抵達汴京城西郊,開封之戰就此打響。
徒勞攻開封
撒木合攻陷潼關的捷報送到草原時,成吉思汗正和耶律楚材聊天。二人聊得很開心,直到成吉思汗聽了那份捷報。他臉色凝重,耶律楚材自跟隨這位戰爭之王以來,從未見過他面對戰況時有如此的神情。
許久沉默,成吉思汗終於發出一聲嘆息:“撒木合這場仗不好打啊!”
耶律楚材問:“為什麼?”
成吉思汗回答:“開封城是他們最後的據點,必是死守到底,他們兵力強大,守城綽綽有餘。撒木合只有一萬人,強攻顯然不可能。中原人和咱們打過多次交道,知道咱們的用兵策略,所以誘敵之計也不能奏效,所以我說,撒木合這場仗不好打。”
耶律楚材沒有作聲,大概是因為這是純軍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