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會犯如此低階的錯誤!
對這封奏疏中的建議,馮保早有心理準備,高拱兄每日磨刀霍霍,動手是遲早的事情,但用這種方式直接上奏,卻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因為雖說大臣的奏疏是直接呈送皇帝的,但那已是朱元璋時代的事情了,隨著皇帝越來越懶,許多文書都是由太監轉呈,皇帝往往看也不看,就丟給內閣,讓內閣票擬處理意見,然後再轉給司禮監批紅蓋章,事情就算結了。
這就奇怪了,你高拱明明知道皇帝小,不管事,檔案都是我蓋章,怎麼還會上這樣的東西,難道你指望我精神失常,打自己耳光不成?
馮保把腦袋想破,也沒明白怎麼回事,但這個事總得解決,於是他扣住了奏疏,沒有轉交內閣,而是自己代替皇帝,在上面批了六個字,然後批紅蓋章,還給了高拱。
這六個字是:“知道了,遵祖制”。
這又是一句傳說中的廢話,什麼祖制,怎麼遵守?
然而高拱卻並不生氣,因為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高拱明知這六個字出自馮保的筆下,卻只是冷笑了一聲,對同在內閣的張居正與高儀說了這樣一句話: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高儀搖了搖頭,張居正笑了。
馮保,你儘管鬧吧,很快你就會知道我的厲害。
高拱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再次送上奏疏,並特地說明,皇帝公務繁忙,就不勞煩您親自批閱了,把我的奏疏送到內閣就行,內閣有人管。
誰管?不就是高拱嘛。
高先生的意思很簡單,翻譯過來就是:馮保同志,我知道上次你當了一回皇帝,簽了我的奏疏,這次就不勞煩你了,把我的奏疏交給內閣,當然,也就是交給我,我自己來籤。
一見這傢伙又開始鬧,馮保就頭大,要私留檔案可能要出麻煩,反正這封奏疏只是要個名分,那就給了你吧!
一念之差,他把奏疏交給了內閣。
這是一個差點讓他送命的決定。
高拱就是高拱,比馮保有文化得多,輪到他當皇上,大筆一揮唰唰唰,在自己的奏疏上批了十九個字,其大體意思是:
“我看了你的奏疏,對時政非常有用,顯示了你的忠誠,就按你說的辦吧!”
高拱表揚高拱,也算有性格。
檔案又送回了馮保那裡,看了高拱的批覆,他哭笑不得:自己跟自己玩有意思嗎?但無奈之下,他還是蓋了章。
不就要個名分嗎,你還能翻天不成?給你就是了。
我要的就是一個名分,高拱得意地笑了,馮保,你還太嫩。
這一天是隆慶六年(1572)六月十二日,計劃圓滿完成,第二波攻擊即將開始。
隆慶六年(1572)六月十三日,馮保最黑暗的日子來到了。
一大早,工部都給事中程文上書,彈劾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罪大惡極,應予懲辦,主要罪惡摘錄如下:
身為太監,竟然曾向先帝(隆慶皇帝)進送邪燥之藥(春藥),導致先帝因此而死。此外他還假傳聖旨,以實現自己掌權的野心,總之一句話,奸惡之徒,罪不可赦!
照程文兄的說法,不但馮保的官位是改聖旨得來的,連皇帝的死都要由他負責,這是把人往死裡整。
同日,禮部都給事中陸樹德,吏部都給事中雒遒上書,彈劾馮保竊權矯詔,應予逮捕審問。
這還是明的,要知道,程文、陸樹德、雒遒都是都給事中,也就是所謂科長,手下都有一大批給事中科員,科長出馬,科員自然也不會閒著,四處串聯,拉關係鬧事,京城裡人聲鼎沸,殺氣沖天,不把馮保千刀萬剮不算完事。
馮保崩潰了,他這才知道高拱的厲害,但他已然束手無策,而且高拱手上還有那封批准免除司禮監權力的奏疏,找皇帝說理也沒戲,馮太監徹底絕望了。
事情十分順利,現在只剩下最後的一步,天下將盡在我手!
隆慶六年(1572)六月十四日,最後的準備。
高拱去拜訪了兩個人——張居正、高儀。雖說他一直以來都把這兩個人當擺設,但畢竟是內閣同僚,要想徹底解決馮保,必須爭取他們的支援。
但高儀的態度讓高拱很失望,無論高拱說什麼,這位老同學兼老實人都只是點頭,也不講話,於是寒暄幾句之後,高拱便離開了。
張居正就截然不同了,他十分熱情地招呼高拱,並尊為上賓,高拱感受到了同志般的溫暖,隨即將自己解決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