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啪地一下關上門,哪裡容得你去拜託,只好識相地致完歉便走人:今後再也不打擾府上了。

徹之不擅長語言,卻會察言觀色,透過聲調和更測準確地推測對方是否接納自己,一旦對方強烈拒絕,之後他就再也不會去那戶人家。

與當地鄰居斡旋的結果:能給予同情理解的約佔一成,頂多二成:覺得麻煩,不願協助的約佔二成;剩下的六成漠不關心。想要得到全員的理解和協助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要一成的人能幫忙,足矣。今後我要珍惜這份仁愛之心,真心實意地與這些熱心人交往下去。為了結識這一成好心人,我在當地到處走訪。

話又說回來,原告拒絕我們的人不理解則矣,一旦理解我們,就成為鐵桿的理解者。原告漠不關心者瞭解到徹之一次次的偶發事件之後,觸動頗大,轉而成為我們的理解者。

可見,人是多麼不可思議,多麼了不起啊!我由此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過去、現在、將來,在徹之曲折又獨特的成長軌跡之中,貫穿著人們的關懷與援助,對此我念念不忘,心存感激。我悟到了:只有“人”才是最可敬、最可貴的依靠。

*來自四面八方的問好:小徹,早上好!

我是這樣和鄰居們商量的:現在徹之儘管能說“早上好”,但那隻不過是鸚鵡學舌,只存在於他那不知所云的外星人似的自言自語之中,他人人並不知道“早上好”是早上的問候語。能否麻煩諸位早上碰到他時,跟他打聲招呼“早上好”呢?

徹之的聽覺反應不好,剛開始喊他往往充耳不聞,頭也不回一下,但是喊他十次左右以後,我想他會有所發覺,回頭看您的。二十次、三十次之後,他可能會看著您的眼睛或嘴角,重複您的招呼。五十次至一百次以後,或許徹之能意識到:這位阿姨總是對我說“早上好”,說不定他會自發主動地打招呼說“早上好”。為了將來某一天能好好地問候大家,拜託諸位多跟他打招呼吧!

同時也關照好大家:徹之的語言能力很有限,希望大家只問候“早上好”即可。其他的諸如“去哪兒?”“天氣真好啊!”之類的問候語,容易引起他的混亂,暫時別對他說。

(大量的對他說話固然必要,但對他說適合的話更重要。)【譯者注:日語中的問候語往往與時間有關,比如“早上好、白天好、晚上好”。這方面中文比較方便,一個“你好”就可概括。】

在陌生的地方,對著陌生的人們,我厚著臉皮請求大家協助。當時我想:在所求的十位鄰居當中,能有一位答應協助就不錯了。

誰知隔了一天,當我和徹之走在街上時,碰到的許多近鄰熱心地問候:“小徹,早上好!”還有一位從五樓窗戶探出頭來向我們打招呼。真令人喜出望外,一股股暖流頓時湧上心頭。想想前些天大家還在斥責我:“你是怎麼教育你家小孩的!”在一聲聲的“早上好”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被拯救的感覺。

也許多虧了調皮的徹之,我才這麼快就被左鄰右舍接受了,這麼就融入了當地社會。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頻頻向我報告:今早喊了聲“小徹,早上好”,他回頭衝著我笑了一下呢;我從二樓喊小徹,他向我揮了揮手呢!捷報頻傳,大家對我兒子的回應很開心,有期待,甚至還有許多熱心人特地跑到我家來報喜呢。

花了兩三年時間,才學會了好好地向人問候。聽到徹之一聲“早上好”的應答,大家像自己的事情一樣開心。在大家的幫助下,徹之終於逐步掌握了打招呼。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對誰,徹之都送上問候。這個好習慣此後給他帶來無窮的幸運。當困難之壁橫亙眼前時,認真的問候時常給予他清除壁壘、走上坦途的契機。

好不容易參加了夜校高中的升學考試,勉強合格並被錄取,但學校卻提出條件:先觀察一學期再說,如果功課跟不上,到那時再談一談吧(即下逐客令吧?)。

在入學儀式上,一聽到老師喊他的名字,徹之響亮地應了一聲“到”,啪地一聲筆直站起來,相貌堂堂,不愧是一名高中生(排隊困難、好不容易才升入高中,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應答時也格外用力)。從第二天開始,對老師、對同學,逢人便認真地大聲問候。好像老師、同學們還沒有互致問候的習慣,看到徹之笑容滿面地追著主動地跟他們大聲打招呼,心裡的疙瘩一下解開了。

班主任在家庭聯絡本上如此寫道:“‘某某老師,再見’,‘某某同學,再見’,徹之君的爽朗問候聲仍然在夜晚的校園裡迴盪。”

我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