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為)沾上水了,(要換衣服)”或“(因為)弄溼了,(要換衣服)”之類的話,那麼對方也能接受得了吧。於是就著手讓他習慣說出要脫褲子的理由。無論在什麼場合,我都不會一聲不吭地匆忙給他換上衣服,而是用簡單的語言幫他說“因為……,所以要脫掉。”

徹之花了三年時間終於學會使用這句話了(作為向對方傳達意思的語言)。七歲那年,竟會脫口而出“沾上尿了”,隨後脫下褲子。我欣喜若狂:應用他也會啦!

(只要能回答為什麼,即使發生問題,也能向人家說明自己那樣做的理由,這樣就不至於被人誤解,麻煩也會隨之減少。由於我和周圍人們的粗心和成見,往往會誤解他的所作所為,使他吃了不少苦頭。每當事後發覺自己誤解了徹之的時候,總覺得實在對不起他,為此自責不已。)

*只要對方設法配合,交流也不成問題

既然有交流障礙,說話方面就難免有缺陷。只要周圍的人能夠設法幫助他,彌補語言上的不足,也許就可以過關吧。哪怕其本人能力只有50,只要對方援助50,雙方的對話就可以成立了。

我來講個簡單的小故事吧。那是他十九歲那年的事。

原來徹之絕對不會去接電話的,有一天卻突然心血來潮去接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於是,朋友們紛紛埋怨:“最近老是徹之來接電話,你為什麼不接呢?”徹之一接電話,每次話還沒說完就“啪嗒”一下結束通話。

“那麼你什麼時候打來的呢?”問過之後才明白,都是在我不在家的時候。原來,朋友問他“媽媽在嗎?”徹之總是回答“是的,有”。朋友以為既然在家就等我過來聽電話吧,哪知“啪嗒”一下結束通話了。打了幾遍都這樣,簡直莫名其妙。不止一人向我投訴此事,怎麼會這樣呢?真令我費解。一陣思前想後,才茅塞頓開:原來是因為朋友的問法不當。

因為在日語裡,“媽媽在嗎?”與“有媽媽嗎?”的表述完全一樣,很容易導致徹之誤解。雖然朋友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