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夫的關係,跟孩子的關係——不論遠親或近鄰——都無法和諧,那麼冥想的事就不用考慮了。如果生活一團混亂,你卻跑去打坐冥想,你一定會墮入幻覺中。如果你認真生活,心自然會井然有序——不是暫時的秩序,而是絕對的秩序——這份秩序和宇宙秩序是息息相關的。宇宙秩序便是日落月出,傍晚時分天空非凡之美。透過望遠鏡去觀察宇宙天相,這並不是真正的秩序。當你在生活裡建立起秩序時,這份秩序就會跟宇宙產生不可思議的關係。

我們的心一被佔滿,秩序就不見了,空間也沒了。心如果充滿著煩惱,如何能擁有空間呢?如果想擁有內心的空間,任何一個煩惱一產生,立刻要消解掉它。此乃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不把問題日復一日地拖延下去。心有沒有可能不被佔據,但這並不意味不負責、遊手好閒。相反的,只有當你的心不被佔滿時,你才會留意到自己的責任是什麼。被佔滿的心往往是充滿著困惑的,如此一來,責任就變成了一件醜陋的事,或者變成了一種罪咎感。請勿問我心“如何”才不會被填滿,因為“如何”暗示著方法、修行體系或教條。其實只要你真的認清或洞悉到被佔滿的心是不自由的,沒有空間的,而且是具有破壞性的,它自然會安靜下來。

接著我們要談一談全心全意地覺察這件事。你現在有沒有在全心全意地聽?覺察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你真的在全心全意地覺察,你的自我中心感就不見了。如果你很想讓自己全心全意地覺察,這個狀態就無法持續下去。會持續下去的通常都是不覺察的狀態。當你在全心全意覺察時,你一定是在留意地傾聽著,而那種狀態之中並沒有一個我在那裡說:“我在聽,我在看,我在學習。”存在的只有一種巨大無邊的整合感,也就是純然的看,純然的聽,純然的學習。在那種全觀的狀態之中沒有任何思維活動。這種全觀的狀態是無法刻意維持的。譬如,念頭說它想要弄清楚如何才能達到那種全觀的狀態,但是渴望自己能全觀的思維活動,不就是一種不再全觀或缺乏覺知的狀態嗎?意識到自己不在覺察便是一種覺察了。你瞭解了嗎?

心必須擁有寬廣的空間,無邊無界的空間,而這隻有在喋喋不休的妄念停止了,煩惱因當下被消解掉而不再生起時,它才會出現。自我中心感一旦消失,你的心就空了。只要自我中心感一出現,心便產生了直徑和圓周。空寂意味著沒有中心點,所以它是無邊無界的。全觀暗示著彙集所有的能量去聽,去看,而其中是沒有中心點的。然後心才能井然有序,沒有恐懼。這樣的心已經止息了痛苦,並且充分理解了慾望的本質,而將其歸於正確的位置。接下來的問題則是:一顆徹底空寂的心具有何種品質?這裡指的不是如何達到寂靜,如何擁有一顆安詳的心——我們要探討的是,一個超越時間、徹底安靜下來的心,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兩個音符之間會出現靜音;兩個念頭之間會有空當;兩個行動之間也會有暫停的時刻;兩場戰役之間一定會休戰:夫妻之間的爭執也會暫時休兵。我們所說的那種空寂,當然不是上述的這些狀態,因為這些狀態都是暫時出現,不久又會消失的空當。我們現在所說的空寂不是由思想刻意製造出來的,只有當你全盤了悟了存在的真相之後,它才會出現。在這份了悟之中不再有任何問題,也不再需要解答,其中沒有挑戰,更沒有追尋,一切活動都熄滅了,在那份空寂之中,只有巨大無邊的靜謐感、美以及不可思議的能量。然後永恆的聖境就出現了,它既不是文明的產物,也不是思想的產品。

這便是冥想的來龍去脈。

點亮自性之光:具足自身的能量

何謂宇宙創生

從最小的細胞到最複雜的人腦,萬物的起源到底是什麼?有沒有一個開端,有沒有一個結尾?何謂宇宙創生?若想探索這個徹底未知,無法預設,不是任何浪漫幻想足以領會的境界,就必須擁有一副能完全擺脫制約、不受影響、非常敏銳而又活潑的頭腦。這件事有可能辦到嗎?我們真的可能擁有如此活潑、不受制於任何形式的例行公事或機械化活動的頭腦嗎?我們的腦子真的有可能毫無恐懼,毫無自我中心活動,而又毫無自戀傾向嗎?否則,腦子將永遠活在自己的陰影中,活在自己的部落意識裡,活在受制的環境中,如同一隻被綁在木樁上的牲畜一般。

腦子必須有空間。空間指的並不僅僅是從此處到彼處的距離,它其實暗示著沒有中心點。如果你的心有一箇中心點,那麼即使你脫離了這個中心點而跑到外圈去(不論去到多遠),它仍然是受限的。因此,空間意味著沒有中心點,也沒有界限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