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子存檔的整個活動,否則我們就無法累積知識了。知識是連續不斷的,腦子在其中找到了安全感,因此它必須存檔。這整個存檔的活動已經佔據了我們的心。但知識永遠是受限的,沒有一種知識是全能的,已經在知識裡找到安全感的腦子,總是一味地執著於它,並且將眼前發生的每一件事和每一個意外事件,都按照過往的知識來加以詮釋。基於這個原因,腦子才會認為過往的一切有那麼重要。心智活動的本身就是過往的經歷。

其實你的理智很清楚那個延續不斷的活動是了無新意的。其中沒有清新的芳香;沒有嶄新的天堂;沒有創新的大地。於是理智說話了:“腦子的活動有沒有可能不再延續下去,而又不至於帶來危險,因為失去了延續性,頭腦會迷失方向?”然理智又說道:“如果我不再持續地活動,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頭腦需要安全感,因此接下來該怎麼辦?腦子一直認為有了安全感它才能運作,它根本不管那份安全感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現在你對腦子說:“只貯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識,其他東西一概不貯存。”你的頭腦一定會頓然喪失方向。因為它的運轉就是從安全感的需求出發的,所以它一定會說:“先給我安全感,我才會照你的話去做。”

安全的狀態確實是存在的,但不是你認為的那種。我所說的安全只是將知識和思想放在正確的位置。腦子必須認清自己是生活在失序的狀態裡卻誤認為那是安全的,然後生活才能出現秩序。它一旦認清“安全”意味著把所有的事都理出秩序來,只貯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識而其他的事一概不存檔,這時腦子就會告訴自己說:“我已經對這整個意識活動產生了理解和洞識。”它終於有了洞識。那份洞識是從徹底的秩序之中產生的,換言之,腦子必須把每件事都擺在正確的位置,然後我們才能洞悉到意識的整個活動。因此,腦子只貯存生活必需的知識,這意味著腦子裡的活動開始經歷深刻的改變,它的結構變了,因為它首度看見了新穎的事物,而開始以嶄新的方式運作。換言之,當腦子看到真正新鮮的事物時,它的運作方式就更新了,一個新的有機體於焉誕生。我們必須讓心智或頭腦變得年輕、新鮮、純真及活潑,而只有在心理上不存檔時,才能達到這個狀態。

點亮自性之光:具足自身的能量

時間的超越(二)

這個意識活動之中有沒有“愛”?愛是不是一種延續的活動?我們指的是,意識本是代代相續的傳統,那麼愛是不是這其中的一部分,還是完全不在這個領域之中?我現在是在向你們的思維挑戰。我並不是在問是或不是。假如愛是意識領域之內的一種品質,它不就成了思想的一部分了嗎?我們意識的內容全是由思想組合成的。信仰、神、迷信、傳統、恐懼,這些都是思想的一部分。然而愛是不是思想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愛是不是慾望,愛是不是性的享樂?愛是不是思維活動的一部分?愛是不是一種記憶?

如果智力發展到極致,愛是不可能如朝露一般翩然而降的。但是我們的文明一直都崇拜智力,因為它創造出了上帝、理想和教條。愛是不是這意識之流的一部分?當嫉妒出現時,愛能不能存在?當你執著於妻子、丈夫或孩子時,愛存不存在?如果你的心一直在回憶美好的性經驗,你的心中會有愛嗎?請深入地探索一下。因為你的心中沒有愛,這個世界才會那麼混亂。

如果想巧遇這份愛,整個意識活動必須靜止下來:你的嫉妒、你的敵意、你的野心、你對地位的渴求、想變得更好、更高尚、更有權力——譬如想升官,想在生意上、政治上、宗教上掌握大權,或者想掌控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孩子。只要自我中心的傾向一出現,愛就不見了。而整個存檔的過程正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傾向。痛苦的止息便是慈悲的開始,然而我們一直在利用痛苦作為進步的手段。相反的,痛苦一旦止息,那個無限的境界就出現了。

我們必須有空間,不只是物質界的空間,還有內心的空間,這意味著心不能被佔滿。我們的心永遠都是滿的:“我該如何才能停止喋喋不休的妄念?”“我必須有空間。”“我必須安靜。”家庭主婦忙著在廚房裡燒菜,忙著照顧小孩;虔誠信徒忙著追尋上帝;男人為事業、性、工作、野心、地位而忙碌。我們的心完全被佔滿了,因此裡面一點空間也沒有了。

我們在生活裡建立起的秩序,不該是經由修煉和操控而得來的。我們已經很理智地認清,只有瞭解了混亂之後,秩序才會出現。我們必須為生活和關係帶來秩序,因為生活便是在關係中的行動,生活就是關係的互動。如果你跟妻子的關係,跟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