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是個聰明人,縱然太史慈只是開了個頭兒,卻已經聞弦而知雅意——此時已經是修武二年,張戰那個懶貨在剛過年的時候就已經回去了,此時已經半年有餘了,而在這期間太史慈也度過了自己六十四大壽……
人活七十古來稀,在三國這個人均壽命不過四十歲的年代,太史慈已經算是大半截入土之人了!人老了,這心勁兒也就漸漸的沒了。自從五十五歲之後,他大多數時間都是駐守後方而已。漸漸諳熟了後方調撥的他已經將心中那種馳騁沙場的武將之心掩埋與深處,只想著老老實實的守好這一片土地就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但是當魏國在得知張戰南下之後,就將北線的兵力調撥的吃緊的西線——北線軍事行動只有張戰在的時候才會發動,這一點不僅僅是吳國知道,魏國的細作們也很輕易的就可以將這些調查清楚。這也是為何魏國膽敢只留下三萬大軍駐守偌大的冀州的原因之一。
本來太史慈也是這麼想的。但是郝昭的熱情終於還是將他沉寂已久的內心點燃!他是誰?他可是當初大戰如今吳國皇帝孫策的太史慈!時至今日已經六十四周歲了!還能有幾年活頭?既然如此,何不轟轟烈烈的打一場讓自己都吃驚的大戰呢?
馬良退出後,太史慈遙望著南面建鄴方向,旋即一跪到底,“皇上,就讓慈再為您征戰最後一次吧……”
☆、第六十六章 皇對皇
太史慈雖然不是張戰那種全能型的將軍,但相比於張戰來說,也有他自己的優勢——謹慎!
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太史慈穩紮穩打,當西路的甘寧已經將冀州大軍吸引了同等兵力——一萬五千人左右後,太史慈迅速出擊!親自帶領部隊自泉州出發,張遼不得已,只得親自率領一萬人到浮陽據城而守。這樣一來,郝昭的中路大軍就輕鬆了許多!
短短二十天內,郝昭連下大小城池五座!在西路與老將甘寧打的很是嗨皮的曹彰大驚失色,只得依依不捨的將手中的方天畫丟的遠遠的,以免自己控制不住,再次下去找甘寧單挑,不過話說那個叫淩統的身手也不錯……
可是……靠!一個都沒辦法打!
曹彰心中暗恨不已,但苦於兵力不足,所以只得忍耐,在據城守備後,又抽調了八千人支援中路。這才止住了冀州由中路被打穿的境遇,但是這也只是阻止了而已!
中路是由程昱指揮,程昱雖然智謀不低,但更多的是用於政治暗鬥,對手若是尋常人,那麼還可以玩上一玩兒,但是郝昭不是一般人。雖然郝昭是鐵壁將軍,防守能力笑傲群雄,但是若是防守之人不知道對方會如何進攻,那怎麼防守?所以只消將思維顛倒一下,就可以輕鬆搞定!當然說的很輕巧,這思維忽然轉換那麼大,著實讓郝昭有點精神分裂的趨勢。
各種新型的攻城手段被郝昭用出,兼之黃月英那天馬行空的創造思維和馬鈞以及蒲元二人的動手製作能力,衝車以及投石車都已經發展到了這個時代的巔峰!一般來說,普通的投石車能達到四百步也就是不到二百七十米。魏國投石車在劉曄的改造下已經提升到了四百八十步左右,而吳國的投石車第二代已經達到這個水平!此時郝昭使用的是第四代……
不僅裝卸石塊更快捷,而且射程也提升到了恐怖的六百步!縱然魏國的投石車擺在城牆上,其射程也只是提升到了五百五十步左右,而吳國則無恥的利用自己的器械優勢,絕不給魏國近身的機會!出城燒了那些投石車?
那可是六百步的!就算是騎兵到達那裡也需要時間!而既然是突襲,那肯定派出的兵力不能多了!多了就變成了決戰!這對於兩線開戰的魏國絕不是什麼好事兒。但是若派少了,別忘了那更加無恥的戰英連弩——可以連續發射十五支箭的戰英連弩,已經徹底將野戰上騎兵是步兵剋星這一說法撕得體無完膚!
不過畢竟是老油子,程昱雖然沒有辦法解決技術上的差距,但是當某一天自己走路時不小心撞到牆上,卻沒有感覺到頭痛,原因是天已經冷了,他帶著帽子。將頭上的棉帽摘下抓在手中,程昱心中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連續數日,安平城內的魏軍都是一副縮頭烏龜的德行,就連平常偶爾響起的叫罵也沒了。郝昭雖然心裡不知道為何,但卻還是耐著性子和程昱耗著——此時漢國雖然處於劣勢,但是卻不是那麼的絕對。在吳國惡意誘導下——益州北線的吳軍基本上撤離。只剩下另一個鐵壁將軍霍峻在那裡守著重要的幾個關卡。
見到吳國沒有在西線開戰的趨勢,這時候張紹以及張宇(張任的兒子)盡數哭倒在皇宮內,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