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魏國掉以輕心的時刻,若是不出兵,之後這種機會可能很難再出現了!末將願立軍令狀!”郝昭沒有像以往一般退卻,而是挺直脊樑,繼續抱拳請戰!畢竟因為張戰的離去,魏國將北線的兵力抽調走了一部分,雖然有老將張遼鎮守,但是郝昭不認為一個老頭子能有多厲害!從古自今,老當益壯的還真沒幾個!
“伯道莫要小覷了那張遼!”太史慈語重心長的說道,“魏國老將多如牛毛,然能讓北王忌憚的只有寥寥數人,而張文遠乃是其中的第一人!當初呂蒙將軍生平的第一次大敗,就是這張文遠送與他的!本將這樣說,你可知道其可怕之處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郝昭並沒有被嚇到,反而更激起了他心中的好鬥之心!“北王曾有云,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答曰:不可!小將以為,縱然那張文遠如何英雄,然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漢魏兩國已成死敵!魏國的重點方為物件乃是漢國,而非我吳國,兼之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以對外兼併為重點,這很容易給另外兩國一個錯覺,那就是我國已經對逐鹿中原失去了興趣!十數年來,向來是漢魏兩國爭奪中州之地,而我吳國則是冷眼旁觀,縱然是再小心的人,也不可能提提防一個十數年都未動手的對手!兼之北王主管北地之事,乃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吳國所有的北線戰事,只要北王不在,就沒有一次出擊的記錄!而此時北王有事南下,魏國必定對我北軍防守之心大減!此時出兵,乃是最佳時間!萬望將軍三思啊!”說罷,郝昭一跪到底!
因為是降將,而且還是被迫投降的。所以一直以來,郝昭與孫禮二人除了張戰在時,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作為打醬油的角色——巡城了,亦或者陪同練兵。但是單獨率軍出征的機會卻是一次也沒有。此時是主將是老好人太史慈,若是趁著這個機會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那麼以後自己與孫禮二人在吳國之中,還會有誰膽敢小覷自己二人?處於這般考慮,郝昭不論如何也要爭取到先鋒的位置!
“本將還沒有淪落到讓爾等小輩兒們替我擔待的時候。”太史慈劍眉微微揚起,旋即大笑道,“既然伯道如此有信心,那本將也就大膽一次!郝昭孫禮何在?”
“末將在!”郝昭與孫禮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絲的喜意!
“幽遼二州共有兵馬十五萬(奴州已經平定,倭國崇尚強者,吳國已經展示了自己的實力,經歷了數年,倭人已經完全順從!所以此時在奴州駐守的兵力吳軍只有四萬人,有六萬人是倭人組成的輔助軍。其餘的軍隊則盡皆調到幽遼二州!),除去必要的留駐軍隊六萬,還有九萬。那麼今日就有郝昭為正先鋒,孫禮副之,率軍三萬南征冀州!記住,那曹家的幾人也不是好惹的。莫要小覷天下英傑了!此戰只許勝,不許敗!爾等而知曉?”
“末將知道!末將必不負將軍的厚望!”因為是出征,所以一般都不會說什麼死戰這一類帶有不吉利話語的語句。
“兵貴神速,幽州大軍南線大軍盡數歸爾等指揮!留駐兵力由遼州調集,郝昭,予你五日時間,五日後出征!可有難處?”
“沒有!”
“去吧。”
“諾!末將告退!”知道這時不是客套的時候,時間就是所有二人接過兵符,迅速出營整頓兵馬而去。
“淩統,甘寧,太史亨聽令!”
“末將在!”
“甘寧為主帥,淩統,太史亨副之,率軍一萬五,多樹旗幟,以為疑兵,兵發中山國,中山國兵力不多,這樣可以吸引魏軍主力,若是魏軍不上當,爾等就轉佯攻為實攻!拿下中山國!”
“諾!”三人領命而退。
“馬良留守後方排程軍需,楊儀副之。其餘諸將隨本將出徵!”
“諾!”眾人唱諾而退,只留下馬良還留在庭內。
“將軍為何決心南下了?”馬良問道。就像郝昭說的一樣,吳國北線的戰鬥全都是當張戰在的時候才會發動,原因只有一個——張戰是孫策的死忠份子,也是孫策真正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有人說太子孫紹謀反,孫策或許會信,但若是有人說周瑜與張戰謀反,孫策二話不說就會將報信之人斬首!
而自古外將不得隨意動兵,這是慣例!就算臨走前,張戰告知太史慈所有大小事情可以便宜行事。但是這畢竟不是孫策允許的。
“季長(馬良的字)啊,老夫今年多大了?”太史慈摸著花白的鬍鬚笑笑,只是笑容中更多的卻是苦澀。
“即是如此,良必全力以赴,讓將軍無後顧之憂!”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