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當其衝的便是襲封康親王的崇安,這位已是垂垂老矣的年紀,偏還是為男女葷素不忌的主。上月初八康王府剛沒了個老側福晉,這隻方過一月,康王福晉便極‘賢惠’的遞了摺子。黛玉心裡實瞧不上康王府的做派,也不願再讓其禍害那些好姑娘,直接駁了康王福晉所求。
第二位便是今年已虛歲20的果郡王胤禮的婚事,雍正元年初舒貴太妃自請出宮修行後雍正便爽快地晉他這位十七弟為‘果郡王’,只是未授任何職責,再加上這位爺一度以風流倜儻醉心詩畫的形象示人——前些年太后便說過要為其擇一位好福晉便被果郡王委婉拒絕了,雍正平日也不大管教他。而雍正這回也不知是作何想,非要讓這位爺成婚——最不濟也要有個側福晉,連太后也來過問人選之事。
說起果郡王的側福晉人選,黛玉便想到了身居輔國公爵位的達色之女——孟佳·靜嫻。這位小姐當初鬧著哪怕為妾也要嫁給果郡王,很是轟動了一番。且達色只有爵位並無官職,與果郡王現在的定位很是匹配。
第三位則是四阿哥弘曆,他今年已13歲了,到了該賜人的年齡。這事雍正早和黛玉通了氣,賜下的兩個格格:一個是端貴妃相中的人選,主事官達色女瓜爾佳氏;另一個是雍正相中的人選,士紳陳延章之女陳婉。
端貴妃謹慎,所選的瓜爾佳格格唯一出彩的地方是與宮中的敦怡皇太貴妃瓜爾佳氏有那麼一絲沾親帶故的聯絡;而雍正擇選的陳格格更像是他隨手定下的人選,無一不在向外界透漏資訊——這個兒子並非朕心所望,都安分點吧。
當然,只是兩個格格罷了,無非是給那些蠢蠢欲動的朝臣、連帶四阿哥自己澆上一盆冷水而已,並不能消邇他們日益膨脹的野心。
最後一位是三貝子弘時,他請旨將格格羅氏抬為庶福晉——這回他學聰明瞭,沒直接再請封側福晉,至於羅氏在貝子府的真正待遇如何之高,便不是他人該關心的事了。因著雍正瞧不得他寵妾滅妻的行徑,乾脆也給他賜下去兩個漢軍旗的格格——黛玉對此頗為無奈,雍正對悍妒的八福晉也不大待見,他這回又看不慣羅氏——怎麼偏就跟兒子的後院較勁!
其實黛玉也很能理解雍正不待見羅氏的原因,八福晉好歹是老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身出郭絡羅氏一族,出身尊貴;而羅氏只是包衣宮女出身,把持住三阿哥後還拾掇著弘時打罵三福晉——以雍正對包衣世家奴才的厭惡,若非弘時當初難得大著膽子苦苦哀求,焉能留羅氏到今日。
黛玉將這些事想了個遍,心裡有了章法,這才提筆批示。
【五十六】
七月份的喜事便湊做一堆,賜給四阿哥的兩個格格用小轎抬進了阿哥府;果郡王推脫不得,懷著忐忑的心情納了孟佳氏為側福晉。
果郡王的婚事也是在宮中置辦的,因著舒貴太妃在安棲觀內清修,籌備婚宴的差事就落在了黛玉手中,長春宮也備足了厚禮;另有一眾交好的爺們前來捧場—連現年十歲的二十爺胤褘也來湊了個熱鬧。
老十七年齡小,與十五、十六兩位阿哥最是交好,老十五老十六又頗得雍正寬待喜愛,再加上個淘氣諸事不怕的小二十,三人在老十七的婚宴上鬧得幾乎把整個阿哥所翻了天去。最後小二十年紀最小精力不濟,當先被嬤嬤哄著回去睡下,剩下老十五老十六都是醉趴下被府裡的奴才抬了回去。
雍正聽了兩個弟弟的熊樣哭笑不得,特意免了二人明日的早朝不說,還頗為促狹地讓內務府減了這兩人一年份的酒。
還有一樁趣事,近來雍正被太后折磨的心煩,他思來想去一番,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便開始隔三差五的召見被他加封為‘貝勒’的十四弟胤禎。
孰不知老十四是滿腹的腹謗憋在心裡,面對開啟了‘傷春悲秋回憶往事,滿嘴煽情就是不談正事’的四哥,只得搜腸刮肚的拼命回想那些‘溫馨記憶’。這可苦了胤禎,說實在的,他跟他老哥年差十歲,佟皇后病逝後雍正才回到德妃的永和宮,那時的胤禎才三歲。再後來胤禎十歲時雍正就被封了爵位,出宮建府。只那時胤禎早就和老八等混在了一塊,對這個性格不討他喜的哥哥更沒印象了。
既然沒啥共同的童年往事,那就說說成年後秋狩之類的事吧。說著說著,胤禎還真找著感覺了,愈發聲情並茂,哪想到雍正還嫌他說得煩了,命御膳房送來兩塊上好的鹿肉就把他連人帶肉的打包回府了。
胤禎氣得差點跳腳——嘿!小爺勉強給你說了半天就算了,我說出感情來了,你居然還嫌棄了?!
胤禎悶頭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