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南琛”、“南瑞”三姐妹,正升火待發,準備南下。

馬江海戰結束後,孤拔艦隊入侵臺灣、澎湖,攻佔基隆,虎視臺北。清政府下令南北洋各出軍艦,在上海會合後南下支援,緊急加強臺灣海防。1884年11月20日深夜,兩艘外形小巧的軍艦悄悄進入黃浦江,北洋水師最新銳的撞擊巡洋艦“超勇”、“揚威”由總查德國人式白齡率領抵達上海。配合北洋,南洋大臣曾國荃選派了南洋的“碰快船”“開濟”、“南琛”、“南瑞”,以及巡洋艦“馭遠”,炮艦“澄慶”共計五艘,均為南洋水師精銳,由提督銜儘先總兵吳安康統帶。旋因朝鮮發生甲申事變,北洋二艦被調北上,實際援臺的只是南洋五艦。

海軍史研究會“鏡清”艦復原設計圖。製圖:劉烜赫。考證監製:陳悅。

記取馬江海戰的教訓,南洋軍艦進行了應急備戰改造。回國未久的“南琛”、“南瑞”炮位進行加固,除“南琛”原先就有機關炮外,其餘的“開濟”、“南瑞”等四艦,每艘加裝兩門哈乞開司五管機關炮,分裝在前後桅的桅盤內,桅盤周邊用2英寸鋼板防護。馬江海戰時,船政艦隊就因為沒有裝備機關炮,而備嘗苦果。加裝給南洋援臺軍艦的這批機關炮來源非常特殊,實際是李鴻章為即將回國的“定遠”級鐵甲艦購買的,儲存在上海地亞士洋行,此次盡數拿了出來,接濟友軍。

1885年2月13日,南洋五艘援臺軍艦到達浙江舟山附近海面時,發覺遭孤拔率領的法國遠東艦隊裝甲巡洋艦“巴雅”、“凱旋”等優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