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變 化。這種變化具體反映了兩個過渡,一是現物稅和現役制向貨幣稅過 渡。一是戶丁稅向土地稅過渡。但除少數府州縣外,絕大多數地區的人丁還須承擔多寡不等的役銀,清代實行攤丁入畝後,這一過渡才最終完成。
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有明一代,一條鞭法未能認真貫徹執行。賦役改革觸及官紳地主的經濟利益,阻力較大。後來張居正進行了大規模的清量土地之後。改革速度才有所加快。但由於張居正身死,加上官紳千年來不納稅的暗規。偷報、漏報土地數量嚴重,加上土地兼併,朝廷**,皇帝昏聵,天災**等等,本來是良法也都變成了惡法,為了即得利益,又哪會管別人死活呢?官紳勾結,官*商*勾*結,在已實行的地區,有地地方官府仍逼使農民從事各種徭役;有的額外加賦,條鞭之外更立小條鞭,火耗之外復加秤頭;更嚴重的是藉一條鞭法實行加賦,有的地區條鞭原額每畝稅銀五分,天啟年間為了抗擊金人有地加至一錢以上。
土地是根本,土地是基礎,沒有土地,再華麗的樓閣在人間也建造不出來,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對土地的執著都是一樣的,一個國家連最根本地土地問題解決不了,那這個國家的政府基本上到了生命的盡頭。
土地收歸國有,朱影龍可沒有這樣荒唐地念頭,這也是極其不現 實,一切都得從當前地基本國情出發,只能利用一些既得利益將部分土地從一些有經濟眼光地人中釋放出來,緩解國內農民和土地之間日益激化的矛盾,這條路很漫長,也很耗時間,不過一步一步走下去,總歸能達到矛盾緩和或者平衡地一天,關鍵是當政者要堅定不移的將這條政策執行下去,第二,武力擴張,奪取更多的土地來滿足國內的需要,這一點根本就不現實,國內的土地根本就是供大於求,許多土地有主,但卻沒有人耕種,這種嚴重浪費資源的現象比比皆是,而且現如今的大明自保尚且需要些力氣,根本沒有能力進行擴張,要擴張,起碼要五年甚至十年以後,所以朱影龍決定先施行前面一種政策,緩和國內矛盾,加大對工業、商業的扶持力度,降低賦稅,休養生息,對外暫保持克制政 策,不主動鄰國進行摩擦,全心全意發展國內經濟和軍事。
與經濟密切相關的就是貨幣,大明朝雖然每年都會鑄造大量的銅錢進入流通,但受到銅產量的影響,以及消費水平,銅錢的數量太少,還有銅錢的重量,攜帶時候不方便,朝廷雖然也有發行寶鈔,但其流通領域太小,甚至還不如一些大型的錢莊自己開具的銀票來的好用,因此制定新的貨幣政策,發行貨幣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時候了。
後世世界貨幣都是採取的黃金本位制的,因為黃金不僅稀有,而且它的價值也是比較穩定的,而白銀也可採用為貨幣本位,不過白銀的量要比黃金多的多,也比較容易開採,以後的兩百年正值白銀大量開採,白銀大幅度貶值的時候,採用白銀為貨幣本位就等於看著自己國家的貨幣貶值,而且這個時候開始儲備黃金,兩百年不間斷的儲備下來,就算大明不能統一全球,也基本上緊緊握住了世界的經濟命脈,這種光明的前景朱影龍自然是非常樂意見到的。
第二十卷:變法自強之第十章:金屋藏嬌(三)
何一項改革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犧牲部分人的利益甚 命,這是在所難免的,張居正的變法雖然很好,也犧牲了部分官紳地主階級的利益,也扭轉了當時朝廷財政年年赤字的艱難現狀,不過他的改革不徹底,他自己本身也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階層,加上歷史的侷限性,身為一代權相,他大權獨攬的同時,必然也有一大群既得利益的追求 者,他不可能把這些人的利益也改革掉,而且他本身也代表著官紳階 級,因此他的改革是不徹底的,也不可能保持下去,這種雖然有皇帝支援的自上而下式的改革者,最終都沒有落下什麼好下場,商鞅、王安石不外如是,不看他們改革的結果是怎樣,他們的結局都是慘淡收場,也只有皇帝主導的改革才又可能實現,只有站在權力至高點才可能成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成功了,因為他是趙國權力高的人,在他統治的國家裡,沒有人再比他的權力更大,所以他成功了,還留下萬世的美名。/ /
縱觀中國的歷史,任何一次重大的社會經濟變革如果沒有最高當權者,也就是皇帝的參與並且主導,並且意志堅定,否則成功的可能性極其微小。
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目的就是讓後人以史為鑑,而正是基於這一點,基於朱影龍對歷史的理解,他才有信心選擇了這一條異常艱辛的一條路。
自從撤銷南京六部之後,整個明朝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