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1943年以後寫的部分作品,有的是別人代撰,有的前後情節、人物性格矛盾。
白羽哲嗣宮以仁教授、孫女宮捷碩士,將“錢鏢四部稿”重新整理、修訂,在保持白羽作品原有風格基礎上,在內容上作較大調整,也刪去數十萬字;又據白羽生前設想,補寫十餘萬字。整理者並加數萬字批註。除筆者自撰註解外,另引用臺灣武俠小說研究專家葉洪生在“臺灣聯經版”該著中的評介和“眉批”。葉洪生從文學理論、小說寫作技巧等角度評批,很值得一讀。這個整理修訂本,擬名《十二金錢鏢全傳》。其中包括:初部作(本傳)《十二金錢鏢》;二部作(別傳)《楊柳情緣》;三部作(前傳)《武林爭雄記》;四部作(後傳)《大澤龍蛇傳》。本社擬陸續推出。
☆、編輯說明
《十二金錢鏢》是宮白羽武俠小說的成名作,始刊於1938年2月天津《庸報》,卷一初版於同年11月,由天津書局印行。40年代在天津《天聲報》繼續連載,更名《豹爪青鋒》。到1943年,共出版16卷80章,1946年天津《建國日報》續載最後5章,更名《豐林豹變記》。從1938年至1949年,由天津正華出版部等,共再版6次。最後一版是上海“百新書店”印行的12卷,作者在文字上作了較大修改。
我社此次出版的《十二金錢鏢》,第1…60章根據“百新版”,第61…80章根據“正華版”,前75章中有若干章節殘缺不全,也參考了臺灣葉洪生先生的批校本。第81…85章從未出版單行本,由於連載的報稿至今未找到,由宮以仁根據原作十萬字的大意,取其連載原題《豐林豹變記》,憑記憶寫成一萬字的故事梗概,以補其缺。為了理順原著的結構,抽出《十二金錢鏢》原著中的“楊柳情緣”故事,編入“二部作”中。
☆、凡例
一、本書是白羽1938年至1949年創作的“錢鏢四部稿”中的第一部。“錢鏢四部稿”實為七部,筆者按作者生前原意改為四部。基本採用原來書名。
二、本書按當年出版時的原著排版。文字基本未動,只對原版中的錯字、漏字、標點作了訂正;原著不分段者,為方便讀者,適當分段。在文法上保持當年原著的習慣,如“的”“地”“得”的使用,等等。
三、本書收入原著中作者的自序、題詞、敘略、後記和文友的題序。
四、本作品由於種種原因而有些缺遺,為了故事的完整,由宮以仁憑記憶,並根據白羽生前構思,補寫簡略情節。補寫之處,均加以說明。
內容簡介
《十二金錢鏢》是白羽的成名作。全書以振通鏢局胡孟剛鏢頭向十二金錢俞劍平求借鏢旗開始,隨即轉入懸疑性的曲折故事,由探風、傳警、改道、遇劫、拼鬥、失鏢,到盜蹤飄忽,撲朔迷離,無人知其來歷,尋鏢人多次受騙、撲空,一步緊似一步,書中“釦子”搭得嚴絲合縫。小說人物刻畫入微,生動活潑。如俞劍平的俠氣橫溢、老練精滑;飛豹子的神出鬼沒、狡詐絕倫;黑砂掌的玩世不恭、熱血心腸;九股煙的刻薄嘴臉、小人心性,及其色厲而內荏的意識活動,幾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十二金錢鏢》:六十年間的評說(代序)
———評介白羽及其書
宮以仁宮捷
“武俠小說永遠是一個引人爭議的話題。”這是臺灣文學評論家陳曉林在“民俗文學源流與武俠小說的定位”一文的第一句話。縱觀八十年(“五四”至今),橫覽海內外,確實都在爭議。在早年的爭議中,在正統文壇上,貶佔絕對優勢;書的銷路武俠卻佔上風(當然也有靠淫盜取寵於讀者的)。作者自卑,讀者喜愛。白羽適逢此時,自然也不會例外。八十年代初大陸掀起武俠熱,這種情況有所改變;但在九十年代,在文學界對武林盟主金庸的作品,仍有人評頭論足。筆者編纂一下這些評說,這不僅是對白羽的評價,也涉及對武俠小說整體的認識。
一、三四十年代的評介
最早評論白羽武俠小說的,是幾位正統的愛國文人,大都是介紹白羽受魯迅之影響,參與新文學運動,讚揚白羽的文筆,稱其武俠作品著重寫實,不致引誘青年上山學道或陷入淫盜;再為白羽寫武俠說幾句惋惜的話。
天津新聞文化界耆宿吳雲心三十年代在“白羽自傳《話柄》”序中以惋惜的筆調寫道:“假若他(指白羽)那時生活安定,也許不想賣文教學,也許擱下筆,再不會有這些作品出現的。生活逼得他拿起筆來,生活逼得他寫開了武俠小說,結果詩窮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