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鬥神形。”
十方之外,衍十道偉力,太無天尊所在十方之中,眼中不僅僅得見二劍,看上面霹靂閃耀,白芒映照一切黑影,大陽行天必有大陰崩裂,拋開二劍之外,又有生,老,病,死,苦,滅,逝,不可知,過去,未來,其中各出一道巨大身影。
太乙的聲音依然響起。
“威布十方。”
往古天神之宗,往古天神之形,這本是太上混元的招數,意味著造化之開,但如今太乙已達到超於生滅,越於誕死的境界,太上混元的招數,他縱然已經褪去混元之身,但有些技巧,早已經信手拈來,並且在其上,更改的更為厲害。
原本的天鬥神形只有一尊,如今,衍化十方出影,號稱“十方尊”,亦作“十方救苦天尊”!
太無天尊被這股力量逼震,十方救苦天尊並非實質,僅僅是十道巨形天影,但他們的名諱閃耀在十方之中,是此時應太乙之如是而造化出來的尊號。
既有尊號,便可對太無天尊造成傷害,雖然一尊天尊之影不足為懼,但十者齊出,號稱十方在內,必然有不可揣測的手段。
分則十害,合則一利。
十方救苦天尊將太無天尊逼退,十影齊動,猶如太乙親臨世間,十影同化一指,便是點下,於是天潰不覆,大道也傾。
太無天尊被十方天尊圍住,於是祭起青矛“萬神無越”。
此矛一動,上清界三十四鋒芒衍三十四青天打出,十方天尊齊齊動手,各抵三重高天,而剩餘四道鋒芒洞穿虛幻與真實,在冥冥之中尋到太乙本身,便欲斬去。
只是九色蓮華一開,剩餘四重青天盡被壓下。
於是萬神無越飛去。
於是列缺巨闕齊斬而來。
三兵擊中,破大道有形,二天尊鏖戰,使得混沌不存,虛天無化,縱然是這虛假世間也幾乎都被撕的粉碎,難以存續。
太無天尊的攻伐手段全部被如是權柄接下,三十四重鋒芒重新衍化,而之前砸出去便已經被十天尊盡數吞煉。
永珍本來,三十四重青鋒亦是在十方之中。
十方之外的力量與十方之內的力量,世間第一攻伐之道與第二攻伐之力的碰撞,從虛假的世間影響到真正的羅天,導致那些可怕黑暗的豁口越來越大了。
太無天尊的萬神無越震開了十方的束縛,找到了太乙概念所在的位置。
巨矛無當,不懼列缺巨闕,於是太乙被擊退,這一退便邁到了虛世盡頭。
“哪裡走!”
太無天尊再動神矛,意欲把太乙從十方之外,逼迫到十方之內。
萬神無越確實可怕,此時虛假之世中,太乙未曾帶來東皇鍾,那口大鐘留給太寧天尊以抵抗太初天尊,故而無拘天門不見,也就意味著不可逃避。
太乙天尊之前雖然被擊退,但事實上,萬神無越並沒有觸碰到他。
他的概念存在於有無之間,只要想有,便可降臨,只要不想,便是無存。
這就是吾喪我,是為“吾為天地,則天地大喪”。
故而這一擊,萬神無越沒有擊中目標。
青矛迴轉,但便是此時,一隻大手突然憑空生化。
太乙從無存化為降臨,一把捉住了這柄神異的古兵!
萬神無越當然不會束手就擒,於是上清古界被釋放出來,三十四重鋒芒之外,還有三道無可匹敵的衝殺之力。
“其一為伐!”
“其二為碎!”
“其三為破!”
太無天尊藉助青矛施展威力。
“上清界三清大化!”
三道無上攻伐之道化為有形,衝擊太乙,而太乙天尊施展如是權柄,永珍歸與本來。
“永辭長夜,諸見光明。”
太乙天尊施展手段。
九色寶光應聲而下,所過之處,遍地蓮華!
光蓮閃耀,開化光陰,太乙天尊又施仙法,起太乙天都!
三萬六千光陰仙蓮向太無天尊砸去,化為一片浩瀚無際的未來雲海!
面對這片未來雲海,顯然太乙要把太無天尊的當世之氣全部送走,於是他歡愉不已。
萬神無越被太乙所捉。
故太無天尊要動用最可怕的攻伐之力。
整個虛假世間都化為他的鋒銳。
真實世間的一切,都化為他的利刃。
太乙聽見太無的昭告聲。
從四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