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如大樹之上所垂落的果實。
三百年前,苦界老祖飛昇時,告訴自己,如果碰到地仙門檻,便向著人間看一看,或許有意外的驚喜。
而如今,李闢塵已經有點思量了。
有趣,很有趣。
虞淵是寂滅之地,連太陽都不能照亮,要在黑暗之中重生,才能從甘山上亮起,即使是金烏也不會踏入虞淵,但虞淵在寂滅之中,又孕育著新生的希望?李闢塵是如此想的,不然不可能太陽落在虞淵而起於甘山,出在湯谷。
這必然是與歸墟不一樣的。
陰陽應該是輪轉的大道,陰中有至陽,陽中有至陰,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地萬物。
如此念頭一轉,李闢塵便是明白了些東西。
道是誰?道是道。
一是誰?無名之君?
二是誰?太一渾淪?
三是誰?三大天尊?
生天地萬物,故引大羅封天?
似乎在冥冥中抓住了什麼。
李闢塵在思考,在為自己推衍,在為自己解惑,同時回憶著,諸位大聖的說法。
曾經,是哪一位大聖對自己言?
是哪一位大聖所說,到了天上,仙魔之別已經不重要了?
是他化自在大聖。
因為一切都是關乎於陰和陽?
所以有的大聖歸為陰聖,有的則是陽聖?
那麼五神道魔大聖與夕雲大聖又該怎麼解釋?
小小的神仙,身在天下行在人間,卻思考著天上的事情。
但這些事情,必然是要思量一番的,只是明悟的時機還沒有到罷了。
關乎於道的一切……
李闢塵的身軀輕輕晃著,而在這時候,似乎前方不遠處,耳中朦朧,似是響起聲音。
那是讀書的聲音?那是孩童的聲音?
龍馬打了個響鼻,李闢塵側過頭來,看向前方。
遠方霧氣中可以見到一座小城,在這種千山萬水之中還有城池,可謂是有些出乎意料。
越是靠近城池,那讀書聲便越是響亮,無數少年的聲音貫入耳中,直入心田,朗朗家國,堂堂士子,說不盡的千古事,道不明的萬古謠。
這座城,就是之前老翁與孩子出來的地方?
李闢塵見到了城池,然而,當真正窺見真容的時候,映入眼中的,那原本宏偉的城牆已經落滿青苔,有石壁歪歪斜斜,門口前坐著幾個老人,依著青石牆,裹著皮裘衣,在互相絮絮叨叨的說著什麼。
縱然李闢塵騎馬而來,那幾個老人也不曾過多的關注,只是道了一聲有遠遊的客人,笑著打了招呼之後,便又開始互相交談,不再注意李闢塵了。
寒風吹來,帶著薄薄的霧氣,那讀書的聲音越來越響。
抬起頭來,前方有一道大路上山,龍馬抬起蹄子,於是走了有三四里山路,但看見一面古老的牌坊出現在身前。
“歸雲書院”。
這是牌坊上所寫的東西,李闢塵注視著那四個字,此時下了龍馬,邁步走了進去。
而在此刻,大霧悄然漫來,將歸雲書院四個字從牌坊上抹去了。
……
“卷盡風和雨,晴日照清秋。”
“南山高處回首,瀟灑一扁州。且向飛霞淪茗,還歸雲間書院,何幸有從遊。”
“少年事,湖海氣,百尺樓。蕭蕭華髮、歸興只念故山幽。”
“今日聊修故事,口歲大江東去,應念我窮愁。”
睜開雙眼,李闢塵聽見耳邊的讀書聲。
一位年紀約莫不惑之年的先生站在前方,而自己身著白衣士子裳,跪坐於竹,四面身周,俱都是與自己一樣裝束的少年人。
手中捧著竹簡,上面書寫著古時聖賢的話語。
但有不同的地方,那則是……每一位士子的身前,都放著一柄劍。
包括那位先生所在地方,同樣有一柄劍。
“《真應冊》之中,對於君子處世與君子之道,聖賢是怎麼說的?”
先生的問題向著士子們丟擲來,同時,那雙眼睛看向李闢塵。
“涉,你來回答。”
他在詢問,李闢塵看著他,隨後捧起了竹簡。
那上面的一切都映入眼簾。
“回先生,聖人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