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錯的衝突,就像左腳配合右腳走路。
大道至簡。
小說中、遊戲中的假人假事突破都成為了現實,原來的真人真事不知都變成了什麼?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父母不在,網友不在,紅顏不在,一個人獨在異鄉為異客。
不分真人假人都還是一個鼻子兩隻眼,一個腦袋兩隻腳,表面上沒什麼大變化,甚至還不如武學上的變化大。
秦朝和原來世界的人一樣習慣用研究科學的思維和態度來研究武學,很快就發現了北冥神功存在有一個極大隱患:吸入功力越是深厚,各門各派各種內力越多越雜,相互之間的衝突越大,解決起來越是艱難。一旦與實力相近的人交戰,越用功越危險。那時候一個芝麻大小的小害都有無窮危害,隨時要人命,更別說隨功力提升而增加的潛在大害。但若不提升功力,大害自除,還急得做夢都想修煉北冥神功幹嘛!
這麼分析,逍遙派的另一大神功‘小無相功’,應該是對症下藥的一味主藥,而且得修煉越早越易化解內危。但‘小無相功’的化解能力最如何強大都並非無限,不然書中吐蕃國師鳩摩智不會在為修煉太多‘少林七十二絕技’而自毀,一身功力都便宜了段譽。當時段譽連‘小無相功’都沒修煉,卻沒被‘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功力毀掉。
按理說,‘小無相功’都化解不了的時候北冥神功更無力化解,但北冥神功不用化解也可以包容各門各派的內力,更何況少林一家的絕學。
包容本身也是一種化解,卻又不等於化解;化解本身也是一種包容,卻又不等於包容。
聰不聰明都懂禍福相依的道理,但秦朝明知其中潛在有大害無窮,卻還是拒絕不了想修煉北冥神功,就像鳩摩智最高智慧都拒絕不了要修煉‘小無相功’。拒絕得了都不想拒絕,不到黃河心不死。因此也別再笑話他,笑話無涯子和逍遙子,笑話段譽和虛竹。
至於理由?
想一想讀書讀多了的近視,便知道習武的理由是多麼容易尋找,一找一大堆。
至少走在路上欣賞漂亮mm的時候,不用湊近了老是被人喊非禮,摸了也白摸。
想想木婉清,想想王語嫣,想想李滄海,是男人誰不熱血沸騰,單身漢更加一等。
習武的好處數之不盡,壞處也是。免不了要擔心,但最擔心都沒用。武功越厲害,害人也越厲害,不對敵人就對自己,這很合理。就算像傳說中的《葵花寶典》,第一步必須自宮,相信也多得是人搶著修煉,不然古今天下的太監不會前仆後繼有那麼多。
太監中一再出現有厲害非常之人,也是響噹噹的事實。
非常人行非常之事,也是非常地無奈。
秦朝將秘笈上的文字全背下來,背得滾瓜爛熟還在硬背。按圖上一個一個穴道用手指點住存想,牢牢記住至不用圖都不出半點錯還在牢記。這也是原來考試常拿高分的一個主要秘訣。
減小冒險,加大保險。
事在人為。
秦朝原以為凌波微步最難記,將之放在最後。不料在牢窂記記住《易經》正反六十四卦的方位之後,一步一步邊走邊記,不但可以使腳步配合大腦更易記牢,還可以順便修習凌波微步。
卷軸上步法甚怪,有時走了上一步後,無法接到下一步,直至想到須得憑空轉一個身,這才極巧妙自然的接上了;有時則須躍前縱後、左竄右閃,方合於捲上的步法。
秦朝先是十步一停,熟了再繼續鑽研和修煉。百步後改為百步一停,千步後又改成千步一停。時快時慢,至第七天完成最後一步,將卷軸上的步法全部牢記在心。走路都自然而然用上凌波微步,身體一天比一天明顯更輕盈靈活。
一個立定跳遠都跳了一丈來遠,與原來的奧運冠軍都有得一比,而這才不過修煉了七天凌波微步而已。
北冥神功還在關門之外,要藉助別的內力破關而入。這使得秦朝更加認為,原來的內力很有可能被外力吃了。
從這些天對凌波微步的修煉來觀察,如果不是用內力養壯了外力,不該進步如此快還不見有一絲內力。
唉!
要是能回家替國家爭光搶奪奧運榮譽,一個人都可以連搶一大串金牌回國,那可就……
別害得世界大戰又爆發,那可就功大於過了。
別害得家門老被媒婆踏破,那可就更對不起父母兄弟。
而在這裡,就這水平,怕是連三品都算不上。要知道,書中天龍寺牟尼堂的那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