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淚花中,一首童謠還在他耳邊縈繞回蕩,遲遲不肯散去:“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摩尼降浙水,光明在吳興。”
十千是隱寓萬字,加一點便成方字,冬盡為臘,稱尊二字,就是南面為君的意思,而他更看重的“摩尼降浙水,光明在吳興”,在他的心目中是多麼美好的一幅畫面啊!
過了半晌,鄧元覺漸漸平復下來,起身用衣袖擦淨眼淚,撣淨衣物上的炭灰和草莖,只是神情依舊黯然、情緒依舊低落。
程風低聲對他道:“寶光法師,不管你心中有多大悲傷,可人還要繼續活,路還要繼續走,這時辰也不早了,咱們把這些宋國士兵的忠骨收斂了,抓緊時間趕路吧。”
鄧元覺點點頭,四條漢子在山坡附近挖了個大坑,掩埋了士兵們的殘骸,便繼續上路,繼續往宋國方向趕去。
所幸的是,鄧元覺攜帶的乾糧比較多,加上路上獵取點山兔野雞,採摘點野果,五人勉強能夠餬口。
日轉星移、風來雨去,待行到青海湖北岸,此地離宋境已不遠,人煙漸漸稠密起來,便可用銀錢買馬匹和吃食,這歸程速度便快了起來,不出半個月,眾人已回到青唐城。
經過兩月的奔波,眾人已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在這裡找了間客棧住下,好好地洗了個澡,將身上的泥垢洗淨,換了身乾淨衣服。
晚上,曲端做東,點了滿滿一桌子菜,五人終於可以好好地飽食一頓。
吃飯時,沒有人說話,沒有人敬酒,大家都是在埋頭狼吞虎嚥,無暇細細品嚐菜餚的滋味,特別是程風他們曾被困石穴的四人,回想起曾經瀕臨餓死的境地,再看看眼前一桌子的美食,心中感慨萬千。
鄧元覺依舊啃著胡餅,偶爾夾上一兩筷子豆腐、青菜,堅守著不沾酒葷的清規戒律,對待自己近乎苛刻。
餐畢,他將程風叫到一旁,合十道:“程居士,你我有緣,你曾救我一命,我後來救你一命,有恩情而無怨意,有開悟而無芥蒂,上善之交,莫過於此。
然緣有生亦有滅,同行千里,終須一別,你我就此別過吧。
不然與你們同道,終日騎好馬、住大店,沾葷腥、聞酒肉,與我摩尼信徒苦行的宗旨相違背。”
程風知道鄧元覺平時話語不多,一旦作出決定便是經過深思熟慮,別人是很難改變的,便不再強勸,問道:“寶光大師意欲何往?回兩浙路嗎?”
“兩浙路?”鄧元覺苦笑一聲,想到一旦回到睦州,免不了還要與方臘等人有所牽扯,對於摩尼教建國的事他已沒了興趣,搖搖頭道:
“老家就不回了,天下之大,何處不是我鄉?我百念皆灰,只求尋一處好山水,隱居林泉,潛心修行,不問世事。”
程風微微點頭,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我想真正的得道高僧也大多隱於野,紅塵圍繞的名寺古剎裡未必能找得到。
我知道一地,風景優美,雲罩霧繞,離此地也不遠,將來還可以去拜訪拜訪大師,且我有不少朋友在那,大師若不嫌棄可往那裡去看一看。只是……”
他想到少華山景色不錯,有心推薦,但想到那少華山寨是個強盜窩,一般人都唯恐避之不及,這鄧元覺未必看得上眼,不由躊躇起來。
“只是什麼?程居士但說無妨。”鄧元覺淡然地道。
程風猶豫了下,湊到他耳邊小聲地道:“那裡地勢險峻,人跡罕至,我那幾位朋友在那做了山大王,怕寶光法師嫌棄。”
“呵呵!佛度眾生,有教無類,不捨一人。菩提從煩惱所轉,佛法從世間而來。
你看那蓮花亭亭淨植,香遠益清,卻是出淤泥而不染。我又何懼在強盜窩修行呢?你這樣一說,我更得去了!甚妙甚妙!”
想到這一層妙義,鄧元覺竟然露出了難得的微笑。
“那好!看來還是我愚鈍迂腐了!”程風笑了笑。
他隨即找店家討來紙筆,草草修書一封,交給了鄧元覺,讓他拿著此信上少華山找史進、朱武等人。
鄧元覺也不客氣,接過信揣入懷中,微微垂首,向程風合十行禮,淡淡地道:“程居士,再會了!”說完,轉身離去。
程風盯著他小山似的背影遠去,漸漸消失在冬日的陽光裡,只見他一路黑袍飄飄、大步闊行。
雖談不上意氣風發,但步伐沉穩堅定,活脫脫的一位漫漫求索、踏碎紅塵的行者,即便心中不認可他的信仰,也不由為他的虔誠和執著而感動。
為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