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師道聽了,也不禁皺了皺眉,他以文官出身,以文馭武,治軍數十年,對於將領的文才還是相當看重的。
在他看來,沒有點文化底子,難以做到識人善任、運籌帷幄,而且也難以得到朝廷的信任,在軍中做到統帥的位置。
趙宋朝廷一向對武將不太放心,經常是用文官統軍、用宦官監軍,武將不過是時用時棄的夜壺,上升空間有限。
种師道語重心長地對他道:“我本學文,初任推官、通判等文職,因是將門之後,後改授武職。出文入武一番,深覺知書達禮、通曉韜略,對於起拔于軍中、建功於邊關至關重要。
三國時,東吳有個將領叫呂蒙,吳主孫權曾勸他,‘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由,推辭沒時間看書。
孫權卻說,‘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呂蒙聽了,沒有話說,方才開始就學。
後來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軍國大事,大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由此可見,欲從軍為將者,學與不學、學多學少,大不一樣。你還年輕,還來得及,多讀經史,大有裨益,切記不可荒廢了光陰。”
程風想都不想,脫口而出:“學生以為相公此言欠妥當,科舉詩文怡人性情,但非實學,無益於治國防邊。”
種浩見他直言不諱,頓時心中不悅,雙眸瞪著他,面有慍色地道:“你一介草民,不知輕重、口出狂言,你知道些什麼?”
种師道一擺手,淡淡地道:“讓他說下去。”他自認為自己所言正確無誤,對程風的說法並不認同,只是好奇這小子接下去怎麼自圓其說。若只是一味奇談怪論、譁眾取寵,那就恭送他走人了。
程風一臉鎮定地侃侃而談:“盛世興文學,亂世喚武夫。文武之道,陰陽相濟,對於安邦定國來說缺一不可,但不同時期必須有輕重緩急之分。
宋之國祚傳之於唐。太祖皇帝起於行伍,深痛唐末以來的藩鎮割據、節度自重之患,所以朝廷各項制度都是重文輕武、以文制武,此道傳承已逾百年。
世易時移,到如今已是矯枉過正,朝廷理應大力弘揚武道、尚武崇力,去奴性育血性、掃怯意鼓膽氣,勵精圖治、興軍強軍!而且,此事已是火燒眉毛、迫在眉睫!”
“哼哼!”種浩彷彿抓住了程風的小辮子,跳將起來,厲聲喝道:“你說這話究竟什麼意思?!難道現在不是海清河晏、四海承平的太平盛世?難道現在是兵荒馬亂、烽火連天的亂世?”
說完,他向天一拱手,義憤激昂地道:“文武相制、內外相維、上下相軋,此乃祖宗之法、治國理事之圭臬。太祖皇帝定禍亂以取天下,所創法度,子孫若能謹守,雖百世可也克臻至治。豈能容你妄加評論?!”
种師道也是一呆,顯然程風這話有些大逆不道!傳出去恐怕是作死的大罪!好久沒見過這樣膽大包天、恣意妄言的年輕人了!
想當年自己也是意氣風發、口無遮攔,當然也是因此吃了大虧!在原州通判、提舉秦鳳常平的任上,因為議論役法忤了蔡京旨意,改任莊宅使、知德順軍,隨即又以“詆譭先烈“之名,將自己罷官,列入“黨籍“。
自己被摒廢十年後,如今才以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涇原都鈐轄身份知懷德軍。唉!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禍從口出、至剛易折,多少年輕人不懂這個道理啊!
他正要打算點撥提醒程風幾句,卻聽程風冷笑一聲,高聲道:“盛世?!真真好笑!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禍事不遠、國將不國,而廟堂之上文恬武嬉、渾然不覺!”
他聽了,也不由有些慍怒,這年輕人口氣好大啊!什麼“大廈將傾”、“國將不國”、“文恬武嬉”,太誇大其詞了吧!
他壓抑住心中的不快,淡淡地道:“這些話從何說起?如今我朝拓邊西北,進展順利,收青唐之地,圍橫山之險,夏國節節敗退,滅國之期可待!”
程風憑藉對歷史走向的瞭解,想都不想,張口就答:“說句不恭的話,大宋拓邊西北贏得一時一地,輸卻一世一國!”
種浩一聽急了,走上前去,焦急地勸阻道:“爹爹,這人就是個瘋子!你還和他掰扯些什麼啊?他所說的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若傳了出去,恐怕咱家都要受牽連啊!”
“哼!此話怎講?願聞其詳!”种師道將種浩一手推開,濃眉一挑,雙眼閃過一抹狠厲的精光,緊盯著程風。
程風見种師道好像已經動了怒,知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