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此,盧具劍依然在閃電間切斷了伏魔鏟,切開了僧兵的脖頸,讓他屍首分離。
倒下的僧兵,無論是伏魔鏟,還是噴血的脖頸處,切口都平滑如鏡。
後續的僧兵陷陣士不斷衝上來,李曄一手負在身後,只用一隻手持劍,哪怕是沒有刻意動用自身的強大修為,沒有施展任何劍式,每一劍揮斬而出,依然快得看不到半點兒軌跡。
在他靈動的步伐、身法面前,無論是攀城而上的僧兵,還是直接飛躍上來的陷陣士,都會在冒頭的第一時間頭顱橫飛。有時候接連十幾道血注沖天而起,就會在他面前形成噴泉般的盛景。
這段城頭,只有李曄一個人。
他自然不需要幫手,無論是普通甲士,還尋常將校,站在他身邊都只有礙事的份。跟他同樣姿態的,還有李峴和楚南懷師徒幾人。他們這幾個大修士,負責的區域若是加在一起,已經近乎一半關牆的長度。
在他們這裡,沒有任何弓弩助戰,殺敵守城只憑手中劍。
如此一來,陽關有限的守備力量,被有效的集中到一起,大大穩定了戰局。
很快,李曄在城頭左右奔行的身法,就快得連殘影都看不到,一道道血光在他身後接連飛起,持續不斷。至於慘叫聲自然是沒有的,在他的劍下,僧兵都是頭顱被斬,慘叫聲根本來不及發出。
然而,李曄手下雖然沒有一合之敵,取敵人頭顱就如割韭菜一樣輕鬆,但這耐不住韭菜發芽的速度太快。縱然李曄有意控制了靈氣消耗程度,因為負責的區域著實不小的緣故,靈氣仍然在以可感的速度流逝。
“你我守衛陽關,只有一個制勝法門,那就是將每一絲靈氣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開戰前李峴曾如此對李曄說,“五萬僧兵,都是修士,想要阻攔他們接城根本不可能,要阻止他們攀上城頭也不現實,此戰陽關靠歸義軍將士是註定守不住的。我們父子和白鹿洞師徒的戰況,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而我們體內的靈氣,能否支撐到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