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李曄治理平盧的各項政策,也就是李曄麾下文官經常說的“新政”。
但“新政”推行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阻力不會小,而且事務繁雜,不是普通的州縣官員能夠辦好的。這就必須李曄派麾下的文官隊伍去主持,也就需要各鎮節度使對李曄完全言俯首稱臣,接受李曄派遣的官員接收權柄。
現在北方藩鎮的節度使,雖然對李曄很敬畏,但要他們讓出州縣權柄,從一方諸侯變成純臣,就沒那麼容易。
不過李曄有辦法。
這隻需要一個契機。
一個讓各鎮節度使無法拒絕的契機。
這個契機就是出兵中原。
李曄想道:“征討朱溫,我就能讓各鎮節度使領兵出征,跟在我身邊聽令,這些節度使一旦帶著大軍離開藩鎮,對各自轄境的掌控力就弱了很多。到時候我再找些合適的藉口,很容易就能派遣官員進入各藩鎮接過權柄,推行新政,加快各地百姓的歸心速度。”
“這些節度使就算不同意,在我眼皮子底下也翻騰不起什麼浪花來,等到新政推行的差不多了,一切已成定局,我再放他們回去,除非他們造反,否則就只能接受現實況且新政畢竟是好事,能夠增加地方財富,他們也會得利,就算還有些不滿,大不了事後我再放回一部分權柄,足夠安撫他們了。”
“當然,如果誰要是不長眼,真敢造反,我也不介意殺雞儆猴,將該藩鎮的編制抹去!是抱著一部分利益活著,還是抱著所有利益去死,相信他們知道該怎麼選擇。”
念及於此,李曄眼中漸漸有了鐵血之色,和成竹在胸的笑意,並且開始構思相應的安排和佈局。
漸漸地,窗前的李曄身上平生一股睥睨天下的氣勢。
在腦海中理順了一些大事要政,李曄收回視線收斂思緒,準備下樓去吃早飯。這時候他眼角餘光看到了院牆外,和幾名甲士一起直身戍衛的上官傾城。
上官傾城是什麼時候來的,李曄當然知道,只是後來就沒怎麼注意,原以為她深夜來看一眼已經是很不容易,沒想到竟然在這站了一整夜。
如今的上官傾城,已經是兵家上將後期的境界,在平盧手握相當一部分軍權,地位尊貴,能壓她一頭的人就只有劉大正,竟然還願意擔當護衛的角色。
李曄下了樓來,在進廳堂之前,跟丫鬟吩咐了多上一份早飯,然後便將上官傾城叫了進來。
上官傾城將兜鍪夾在腋下,進屋之後抱拳行禮,一舉一動都乾脆利落,整個人英姿颯爽,臉白唇紅的模樣我見猶憐,平添了幾分不一樣的魅力。
“近來如何?”李曄示意對方落座,問話的語氣就像老友閒談,發自內心的隨和笑容一如往常,沒有刻意營造的親近,卻讓上官傾城感到一種熟悉的心安。
就好像歲月不曾流逝,兩人還在長安城的安王府。
李曄還是那個沒有修為的落魄世子,上官傾城還是一個小小都頭——在和對方玩了多年泥巴,又陪著對方研習兵法多年後,終於和對方一起長大,她也能能夠披甲執銳,身姿挺拔的站在對方身邊,像她的父親跟隨老安王一樣,來護衛這個她命中註定的主公。
上官傾城跪坐在一旁,彎腰將兜鍪放在腳邊,回答李曄的話:“殿下臨行前交代我戮力練兵,現在頗見成效,狼牙都官,以及北方各鎮節度使,先後接到了李曄傳來的命令,要求他們迅速趕往青州,有大事亟待商議、佈置。
第一百四十九章 誅賊勤王之策
崔克禮就在青州,李振雖然遠在河東,但他本身修為不弱,趕過來也不需要多久。
倒是各鎮節度使,雖然都是練氣高段、真人境的修為,但到青州來勢必要帶領數百人的護衛隊伍,速度並不會太快。不過這一點李曄並不擔心。
數日後,李振趕到青州,李曄當即在王府議事堂召開軍議。
各鎮節度使雖然還沒到,但李曄不打算等他們,本來出兵計劃就是他和自己的心腹商議,各鎮節度使只需要執行即可。
在座的除了李振、崔克禮等數名文官外,都是軍中的高階將領,由劉大正和上官傾城領銜,坐了滿滿一堂。
這些將領並不都在青州駐紮,很多都在外州甚至外鎮,平時碰面的機會不多,現在聚集到了一起,相熟的人不免交頭接耳一番。
“這回殿下著急召我們回來,看來是有重大行動,不知是要對誰用兵?老劉,你久在殿下身邊,訊息靈通,趕緊給我透露一二。”趙破虜湊到劉大正面前。
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