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些死掉的屍體亦無人敢觸碰。少數入土為安,多數的,也被拋入湖水裡。
月餘的時間過去——這樣多的屍體便在湖中慢慢地腐爛、發酵。很快,各種各樣的疫病滋生開來。洞庭重新變得煙波浩渺。只是如今不再是水汽,而是可怕的瘴氣。
唯一值得慶幸的事情,大概便是洞庭只進不出——滔滔渭水以及其他幾條細流為它提供水源,它卻並不是什麼大江大河的源頭。因而可怕的毒水與瘴氣便只籠罩這樣一片廣闊區域,並不曾像四周擴散。
但即便如此,整個慶國的南部仍遭受可怕的打擊。
洞庭周邊自古便是魚米之鄉、慶國的產糧地之一。而今無人敢引洞庭的水灌溉,又有更多沿湖而居的百姓背井離鄉——小半個慶國,已是人心惶惶了。
然而背井離鄉的那些人,原本生活算是富足、還過得下去。他們離開故土,所求是安身保命。
但另有一些人,從前就已經居無定所、衣食不濟了。他們沒什麼土地,只靠給人做活謀生。到這種時候對於這些人來說,則是另一件好事——
為了應對眼下的窘境,州府發下通告。一方面安撫人心勸說百姓們守住故土,另一方便,則聲稱凡去渭城舊地、洞庭周邊墾荒的,不但將那些如今已算是“無主之地”的土地劃撥他們,還會連免三年的賦稅。
於是這許多的人,便滿懷希望地來了——
並且看到已經面目全非的渭城、洞庭。
實際上在他們眼中,還不壞的。
渭水仍舊清澈,水裡也有魚蝦。據說官府也在延請修士將渭水與洞庭之間的水口封住,以求毒水不外溢。
大片大片的土地上都是森林燃燒之後的草木灰,不但省去開荒的功夫,還是天然的肥料。倘若要冬種、春耕,只需要將荒原裡的樹根草根挖出,工作量算是很少的。
如今是仲秋了。還來得及在入冬之前栽種些可以越冬的苗木。依著官府賑濟的糧食捱過小半年,來年或許就有豐收——這樣的前景對於許多人來說稱得上是從前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