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的伏羲女媧以兄妹結為夫妻,而“以葉障面”的事件是唐代人記載的,所以這是晚出的故事。但這些情況在漢畫中都反映了出來,戰國的帛書也說他們是夫妻,說明不能因為是晚出的文獻就斷然否認它的真實性。因為文化具有很強的傳承性,有些晚出文獻中記載的卻是古代發生的故事或傳說,所以要慎重考慮晚出文獻的記載。
三、伏羲女媧的傳說反映了古代社會與文化的變化
在女媧傳說的創世故事中,主旨為了強調是偉大而神聖的女性(或指始祖、母親),拯救了世界、創造萬物,其原始性顯而易見;伏羲傳說中的其作八卦、制嫁娶之禮等,流露出人類處在進步、發展中的階段和痕跡,到伏羲女媧以兄妹婚配,並因羞恥而以葉扇障面,越來越表達出人類進入高度文明下的社會倫理道德範疇中的思想、感情。伏羲女媧傳說經初民口耳傳唱、到文字記錄,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程序中,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難免會在原始的基礎上陸續增加一些新時代的文化;這種情況在南方少數民族的創世史詩中都可以得到證實。
1、圖騰的產生
有些圖騰是人類最初的精神寄託。初民在起初認識自己及周圍的事物時,首先會提出“是什麼”的問題,之後才逐漸明確“從何而來”。新石器時代以前,人類的思維主要還處在“是什麼”的階段。[9]萬物有靈思想,是初民中最常見的觀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類自發的幻想,二是出於宗教的需要。在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期,圖騰就成為氏族的精神支柱。古代社會的圖騰很多,初民會把人、動、植物和自然物作為自己的始祖或神靈崇拜(即圖騰)。如《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語曰:“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有些圖騰在以後也就成為某些氏族的姓氏,有些成為始祖神,顯示出圖騰強盛的影響力。
2、伏羲女媧傳說產生的時代
一般意見認為,人類是從母系制社會過渡到父系制社會。有人說,女性氏族崇拜,其流行時期大約相當於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中期。《呂氏春秋·恃君》記載:“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無退進揖讓之禮。”證明母系社會確為最先存在。陶陽等先生說:“作為女性創世大神,女媧神話當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時代。”陸思賢先生在《神話考古》中認為:牛河梁出土的紅山文化中的女神廟是“最古老的女媧廟”。這一結論尚早。因為直到秦漢女媧還是人首龍身,此處的女神卻不具備這些特徵而是人首人身,但可以證明當時對女性的崇拜已經進入到了很高的層面;並與女媧的崇拜相吻合。出土文物、文獻與民間傳說,也佐證了伏羲女媧的神話是個很古老的傳說。女媧神話所反映的主要其造人,反映出神話的原始性,產生在母系制時期的可能性很大。伏羲則有其“初造王業,畫卦結繩”,制嫁娶之禮等功績。強調的是男性的功績,顯然伏羲傳說比女媧傳說所處的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改變,時代也進步了。就是說,伏羲傳說大約產生在父系制時期。
3、圖騰與伏羲女媧的傳說包含了初民對人類產生的樸素的認識
伏羲女媧被初民奉為人類始祖,其根源在哪裡呢?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對此分析得很精闢:“從一開始,宗教就必須履行理論的功能同時又履行實踐的功能。它包含著一個宇宙學和一個人類學,它回答世界的起源問題和人類的起源問題,而且從這種起源中引申出了人類的責任和義務。這兩方面並不是截然有別的。”這是說,回答世界的起源與人類的起源是一切宗教必須解決的理論問題。只有這樣,才有說服人的權威。對伏羲女媧的闡釋來自於宗教貴族,他們根據自己熟悉的事物加以綜合、幻想,利用超凡的人來維護氏族中的各種活動,並讓大眾產生敬畏、膜拜,符合當時社會的需要。這個情況直到春秋戰國、秦漢仍然存在。這種狀況反映在文獻記載中。《左傳·成公十三年》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與戰爭是一個國家極為重要的事情,而祭祀被排在首位,說明它高於一切。這是伏羲女媧被作為祖神並進行祭祀的原因之一。反映在墓葬中。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墓葬中,死者旁邊隨葬一些生前用過的生產工具、食物或裝飾品等,都是靈魂不滅和對祖先崇拜的表現;以及遼寧牛河梁出土的“女神廟”,說明初民對生與死都有相當的想象力和安排,宗教意識極為鮮明。
——節選自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