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開元十五年(727)寫成了草稿。一行病逝後,由特進張說、歷官陳玄景繼續編次,翌年撰成上奏,十七年開始頒行新曆。《大衍曆》提出了比較正確的“定氣”概念,推算出與農時相應的二十四節氣。自漢初《太初曆》至唐高宗《麟德歷》共有二十三家,雖然與天體的執行比較接近,但都不如《大衍曆》精確,“其倚數之法固無易也。後世雖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
外交
唐玄宗時期,國力強盛,中外交往異常頻繁。高麗、新羅、百濟(均在朝鮮半島)、日本、林邑(今越南)、泥婆羅(今尼泊爾)、驃國(今緬甸)、赤土(今泰國)、真臘(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蘇門答臘)、訶陵(今印尼爪哇)、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國都與唐朝有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各國使節、貴族、商人、學者、藝術家、僧侶、旅遊者,人數眾多,不斷來到唐朝。唐朝的使臣、僧侶、商人,亦不絕於途。亞非地區和唐通使交好的國家,有70多個。唐朝有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各地設商館招待外商,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長安、洛陽、揚州、廣州、蘭州、涼州、敦煌,是唐朝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長安尤為著名,這裡彙集了各國來賓,許多外商在“西市”經營店鋪,長期居住,國子監接受了眾多外國留學生,留居長安的“胡人”多達4000家~5000家。
藝術成就
書法
李隆基工書,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舊唐書·本紀》稱李隆基“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書法工整、字跡清晰、秀美多姿。在唐朝書法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唐竇臮《述書賦》雲:“開元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崢嶸,思如泉而吐風,筆為海而吞鯨。”《古今法書苑》雲:“唐明皇工八分章草,豐茂英特。”傳世書跡很多,以《鶺鴒頌》《紀泰山銘》《石臺孝經》等最為有名。
《鶺鴒頌》其起筆與收筆少藏鋒,挺拔別緻。書風雄秀,結體豐麗,用筆遒厚。從整幅觀之,書法遒緊健勁,豐潤渾茂,具有唐典型風格,書出“二王”之間,而漸趨肥腴,法襲傳統家學。師承歷代宸翰之風。明張醜《清河書畫舫》評此帖雲:“結構精謹,筆法縱橫”。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雲:“字徑寸許大,遒勁峻爽,神氣『逼』人,蓋法文皇大令”。清梁巘《承晉齋集聞錄》雲:“頓挫提空,得褚之趣,開米之門”。清吳其貞《書畫記》亦云:“書法雄秀,結構豐麗,絕無山野氣”。清楊守敬《學書邇言》:“明皇碑版已開圓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傳。”此頌為唐玄宗書法墨跡傳世之唯一孤本,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世稱人間瑰寶。
此帖書法蕭散灑落,豐厚腴美,給人行行淳厚之感。運筆精到,輕入重斂,筆實墨沉,神氣完足,遒勁而舒展。黃山谷稱:“玄宗書斑斑猶有祖父之風”。將此帖與太宗《溫泉銘》、《晉祠銘》對比,的確能見其相承關係,但太宗清勁,玄宗遒婉,風格還是有異。 清王文治跋:“帝王之書,行墨間具含龍章鳳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觀此頌猶令人想見開元英明卓逾時也”。
音樂
李隆基富有音樂才華,對唐朝音樂發展有重大影響,他愛好親自演奏琵琶、羯鼓, 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登基以後,在皇宮裡設教坊,“梨園”就是專門培養演員的地方。唐明皇極有音樂天份,樂感也很靈敏,經常親自坐鎮,在梨園弟子們合奏的時候,稍微有人出一點點錯,他都可以立即覺察,並給予糾正, 這是後來稱戲班為“梨園”的由來。
他還制定了《『色』俱騰》、《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首羯鼓曲名,創作了多首羯鼓獨奏曲。
李隆基還很喜歡舞蹈,相傳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調,就是李隆基根據河節度使楊敬述將從印度傳進來的《婆羅門曲》來潤『色』改編,又稱有月宮的神仙託夢與他創作而成的,且不管如何傳說,但《霓裳羽衣舞》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李隆基能夠演奏多種樂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無一不通、沒有不曉。
軼事典故
呵斥武氏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從小就很有大志,在宮裡自詡為”阿瞞“, 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在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掌管京城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