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章 明末官制

太僕寺:管馬

鴻臚寺:管招待外賓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

7、太醫院:

太醫院是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製藥的,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

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當於現在國立大學,幹部學院等的綜合,翰林院的首長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侍讀學士兩

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后就會

被授予此職位。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地方)

縣:助手有縣丞、主簿。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水滸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縣丞一職。

州,最早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把全國劃分成了13個監察區,稱為州,州的長官叫刺史,負責監察郡,縣的官吏。東漢後,刺史又稱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縣。

宋朝州的行政長官才稱知州。明清兩代的州有兩級別:直隸州和散州。

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

知州屬官有同知(智慧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時,直隸州(76個)散州(48個)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長官稱府尹,宋朝的府屬“路”(介於中央和州之間)

不過因為是在四大十小營內,朱慈烺還是老老實實地以軍職稱呼對方。

明清兩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沒辦法誰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納稅糧分三等:納糧20萬以上為上府,20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無糧的叫地府,全國150多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