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6部分

看來來集市就好啦!這些集市裡的東西看起來都好新鮮,有各種肉類,各種鮮肉或者調味的肉,還有臘腸熟食;水果蔬菜品種豐富;還有各種醬料,烘焙的各種糕點。大部分東西都不是有包裝的那種東西,很多攤主和顧客也都很熟悉。

這些集市,不知什麼時候擺上了街,但一到週一絕對又撤得乾乾淨淨像沒發生過一樣。安青桔和安初遇看到有遊客乾脆就在這裡解決早餐了,要上一大塊剛出鍋的香噴噴的派,邊走邊吃,太爽了。

今天安青桔和安初遇第一次去了奧賽博物館。免費。安青桔和安初遇就是把奧賽博物館的各個展廳逛了一圈。後來又去了一次,是單為安青桔和安初遇心裡惦記的展品而去的。

在巴黎有三大藝術館,按照陳列的藝術品的年代順序分。分別是。盧浮宮,奧賽博物館還有蓬皮杜中心。其中,盧浮宮陳列的是1848年以前的藝術品;蓬皮杜中心則是以後的現代藝術品。奧賽博物館呢,這裡是之間的西方藝術品啦。

安青桔和安初遇多少看過一點西方藝術史的書籍。有一部《西洋藝術史》的紀錄片,對歐洲藝術的斷代劃分和安青桔和安初遇參觀的這些博物館比較類似,就暫以這個為準吧。按記錄片的說法。大致把西洋藝術劃分成6個階段。

後中古時代(就是中世紀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洛可可及新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時期。前面五個時期的藝術品基本上在盧浮宮都可以看到,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一部分,還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時期的作品就都在奧賽博物館了。

當然了,這些時期的劃分是以標誌性的出現年代劃分的,即使到了印象派時期也還有人創作體現浪漫主義時期畫風的作品。

這也就解釋了在奧賽博物館為什麼有時也能看到新古典主義風格甚至洛可可風格的作品了,那是後期人們模仿前面時期的風格,但不是那個時期的作品。

整個博物館是用一座火車站改建的,在塞納河左岸,正對著盧浮宮。候車大廳的透光穹頂給這個博物館帶來了天然的採光。

這一天安青桔和安初遇去的時候。門外的長隊繞來繞去,要候上半小時才能進門。後來安青桔和安初遇拿著博物館通票去的時候,直接從另外一個口直接進去就行,沒什麼排隊。

博物館裡除了大廳以外,其它展廳都不讓拍照的——這一點和盧浮宮不一樣。盧浮宮裡面的展品都是可以拍照的,只要不使用閃光燈就可以。

更Happy的是奧賽博物館有中文語音導遊,5歐一位,很值得租用。當然了。如果不用語音導遊,還可以在商店裡買一本中文版的奧賽參觀指南。9歐一本,裡面幾乎有所有著名展品的高畫質照片。

最重要的是,這本中文版參觀指南中翻譯的藝術家的名字和咱們華國的翻譯習慣完全一致——你以後會發現,這點很重要。

除了藝術品,這座建築也是可以欣賞的。作為火車站的古老大鐘被保留了下來,很有味道。在博物館裡還有一個特別高大上的咖啡廳。裡面藝術氣息濃厚,進去高雅一番也是一種選擇。當然安青桔和安初遇也進去看了看,就是拍照哈哈。

安青桔和安初遇都不是美術專業人士,看西方藝術純粹是欣賞,好看就喜歡;看不懂就拉倒——所以安青桔和安初遇沒有去蓬皮杜中心。私下以為在那裡看不懂的會比較多。在藝術形式方面,安青桔和安初遇喜歡繪畫多過雕塑。

一是色彩的關係,二是雕塑缺乏情節。雕塑多半描述的是人、物的單一景象,大部分時間只能透過人物表情和雕塑背後的故事來理解和欣賞。繪畫就不一樣了,一幅畫可以是一副風景,可以記錄一件史實,可以捕捉生活的一刻。

無論是文藝復興,還是印象派,都是如此。在沒有攝影的年代,安青桔和安初遇不光能透過這些繪畫接近歷史,更能夠透過欣賞繪畫來參觀那時人們的精神世界。

不喜歡的畫主要是宗教題材(除非特別美的),還有單一的人物肖像(除非特別牛的)。鍾愛的畫主要是描繪風景的人物,人和自然,人的生活等等。

好吧,說一些安青桔和安初遇特別喜歡,而且也欣賞到了的作品吧,列在這裡以作紀念。

雕塑裡也有喜歡的。比如這個,作者叫埃內斯特。美索尼爾(估計中文的翻譯應該是梅索尼耶)。這幅雕塑叫《旅人》,是蠟、布和皮革混合的雕塑,描繪的是拿破崙遠征俄羅斯的場景。這一尊不大的雕塑把當時的烈烈寒風,以及遠征途中的潰敗感受都詮釋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