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大教堂,於是就沿著梵蒂岡城牆,一路走到了聖天使堡,步行很近。
聖天使堡看上去很有年代了,是公元139年羅馬皇帝哈德連為自己和其後代皇帝所建的陵墓。6世紀,教皇Gregory一世在堡頂豎立持劍的大天使雕像,用以對抗當時流行的黑死病,遂有聖天使堡之名。內部主要收藏從羅馬時期開始的武器等軍事物品。
不太感興趣,沒有進去看。RAMAPASS本來倒是可以在這裡用一次的。聖天使橋是大師貝尼尼設計的,上面有十二尊天使雕像,非常漂亮。走過聖天使橋就來到了羅馬市內,接下來的納沃納廣場、萬神殿等景點也都幾乎在一條線上,均可步行到達。
城市小了就是好啊!納沃納廣場在古羅馬時期是一個競技場,由圖密善皇帝於公元86年建成。文藝復興時候被改造成一個漂亮的巴洛克式廣場,最有名的當屬貝爾尼尼設計的兩個引人注目的噴泉:位於廣場南端的莫羅噴泉和位於中心的四河噴泉。
四河噴泉中的雕塑分別象徵著四條天堂河流(多瑙河、尼羅河、普拉特河與恆河)以及已知世界的四個角落(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中央是一個埃及方尖碑。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全世界現有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29座。
其中埃及本土現儲存有9塊方尖碑。義大利則擁有11座埃及方尖碑。是全球最多的,多是古羅馬時期被從埃及運往羅馬帝國的。目前存放於聖彼得廣場、萬神殿前、納沃納廣場、西班牙廣場、佛羅倫薩的**裡花園等地。
這是百度百科出來的,過去只是聽說過法國協和廣場有一個方尖碑廣場,是埃及人民為了表達友好贈送的,感覺十分地高大上。這次發現原來羅馬人民根本不太care的。以至於幾個熱門景點的光輝完全把方尖碑覆蓋住了,幾乎讓人遺忘了這偉大的埃及文物。
個人其實覺得這個廣場一般般,但是對面的教堂十分驚豔。剛在聖彼得教堂吃了閉門羹。心情不佳,看到這個教堂外觀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就想著隨便進去看看,結果一進門就亮瞎了。也許是因為雲落和安初遇沒有去成聖彼得。
也許因為這是雲落和安初遇此行進入的第一座教堂,總之巴洛克式的閃耀與華麗就是這樣的感覺吧。一霎那間就能讓人由衷地驚歎。該教堂名為聖埃格尼斯教堂(SantAgneseinAgone),正面由著名巴洛克建築家—貝尼尼的對手波若米尼設計。
是建在一座聖女墓上的,她年僅13歲由於不願嫁給一名異教徒而殉道。繼續向前走,很快就來到了萬神殿,莊嚴肅穆的感覺。萬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儲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
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後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
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在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教堂穹頂落成之前,萬神殿的穹頂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無支撐式的穹頂,而聖母百花教堂的穹頂設計者正是在萬神殿這裡向古人汲取了經驗。
完成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大壯舉。萬神殿前面有位歌者在演唱義大利歌劇,引來眾人圍觀。一路上碰到了不少街頭藝人,演奏、繪畫、歌唱都令人傾心,義大利真不愧是文藝之鄉。坐在萬神殿內仰望穹頂,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與強大的信仰。
離開萬神殿,計劃中的今日行程基本上告一段落了,因為沒看成聖彼得教堂,所以時間省下不少。萬神殿附近沒有地鐵站,於是雲落和安初遇充分利用了奧維導航以及ROMAPASS,找到了一個附近的公交站,準備坐公交返回酒店。
坐公交都是上了車自己打卡,完全沒人管。雲落和安初遇一開始不會用,後來才發現原來紙片一樣的ROMAPASS裡面居然還有觸控式晶片的,高階。在共和國廣場下車。共和廣場是戴克裡先浴場遺址的一部分,緊鄰羅馬市內的交通樞紐中央火車站。(未完待續……)
第一三三八節 童趣
兩座扇型的古建築環抱著一座仙女噴泉,廣場邊的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是1563年,由晚年的米開朗基羅利用戴克裡先浴場冷水浴室改建而成的。義大利的教堂可謂是遍佈各地,很多人說會有審美疲勞,但云落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