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章 龍城歌會

肖鋒知道龍城人民比較喜歡唱山歌,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節日,比如說三月三、中秋節等喜慶日子,四面八方的山歌手和歌迷們都匯聚在一起,舉行盛大的對歌比賽活動,俗稱“趕歌圩”。據說歌圩舉辦之前,歌手們便相邀結伴,組成歌隊。一般都是經常在一起唱歌相熟的老搭檔組成一隊,每隊三五人不等。

對唱山歌都是即興創作、臨場發揮的,歌隊中通常有歌師一名,專門負責現場編詞出歌。另有歌手若干,專門負責對歌演唱。有時,歌師也參與對歌。進入歌圩,各隊互相選擇對手,擺開陣勢,相對而立或坐,群眾四周圍觀形成一個歌場。

何梅豔告訴肖鋒,龍城山歌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歷經滄桑而不衰。時至今日,每逢年節假日,魚峰山下、小龍潭邊、人民廣場上,都有歌手自發結伴對唱山歌,圍聽者甚眾,場面歡快熱烈。在現代化的都市裡至今仍保留著傳唱山歌的古老文化形態,這在全國的城市中是罕見的。

何梅豔給肖鋒講了一個有關歌仙劉三姐的故事,相傳唐代有一壯族女子劉三姐為人剛直,機敏聰慧,口齒伶俐,善唱山歌。她用山歌與地主老財相鬥,最後被官兵追殺,從魚峰山跳入小龍潭騎魚飛天。

從此,龍城人民就把劉三姐視為自己的歌仙頂禮膜拜,並以廣唱山歌予以紀念。魚峰山上曾有一石刻,上面刻有劉三姐畫像並刻書山歌一首:“唱歌好,唱歌得耍又得玩;不信你看劉三姐,唱歌得坐鯉魚巖。”至今,魚峰山上仍保留有“三姐巖”、“對歌坪”等遺蹟。

肖鋒對何梅豔的話深信不疑,因為曾經有一次,他與同學一起遊覽魚峰山時,就見到過這些遺蹟。

肖鋒很佩服何梅豔對山歌瞭解得如此透徹,難道何梅豔從小就喜歡唱山歌不成?

“你喜歡唱山歌嗎?”肖鋒問道。

“廢話,龍城人民誰不喜歡唱山歌?!”何梅豔驕傲地說道。

“你去哪學呀?”肖鋒很驚訝地問道。

“在龍城很多地方都有人對歌的,特別是節假日或者重大節氣,唱歌的地方人山人海,想學唱歌,多去聽就行了呀!”何梅豔說道。

“真是佩服你啊!”肖鋒崇敬地看著何梅豔。

“這有什麼,當年我小的時候,父母都不管我了,我一個人四處晃悠,哪裡人多就往那地方鑽,慢慢地就喜歡上了唱山歌了!”何梅豔說道。

“唱山歌好像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啊!有時見一個人在獨唱,有時又是兩個人對唱,甚至有時候很多人一起唱!”肖鋒說道。

何梅豔於是耐心地給肖鋒講解起龍城山歌的特點,形式上有獨唱、對唱、聯唱等。其中對唱是龍城傳統山歌最常用且最具特色的一種形式。對唱俗稱對歌,是歌手或歌隊互相比試歌才的競賽形式,因此又成為賽歌、打擂臺,具有強烈的對抗性、競賽性,一般在舉辦歌圩時進行。

何梅豔繪聲繪色地給肖鋒講解著龍城山歌的表現形式,說得眉飛色舞,起舞飛揚,聽得肖鋒如痴如醉,一臉的神往。

何梅豔說,歌圩是壯族人民定期集聚的傳統歌唱節日,也稱為歌節、歌會。舉辦歌圩的場所稱歌場,多選在山坡、河畔及歌手們約定的地點舉行。其規模少則數十人,多則成千上萬。時間從早到晚,乃至通宵達旦,持續數日。

“哇!那麼多人啊?”肖鋒問道。

“是啊!就像城鎮趕集一樣的熱鬧!尤其是年輕人,透過對歌表達對對方的傾慕,假如兩情相悅,則交換定情信物,兩人就可以約會了!”何梅臉色緋紅地笑著說道。

“要不我教會你唱歌,咱倆對歌,然後約會!”何梅豔調皮地說道。

“想多了吧?!”肖鋒嘀咕了一句。

“我不夠美嗎?”何梅豔等著大眼睛看著肖鋒道。

“美!這是另外一碼事好嗎?”肖鋒臉紅地說道。

“看你臉紅的樣子,好可愛啊!”何梅豔怯怯地笑道。

“……”

何梅豔繼續介紹道,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歌仙劉三姐,但是其實當地最尊敬的兩位歌神名叫妲貢妲曠兩姐妹呢。

相傳龍城有一個地方叫穿山鄉,那裡有一個龍吐山,在山上有個歌廟,叫妲貢妲曠廟,廟裡供奉的便是唱歌神。三位神像中一位身穿旗袍頭戴圓邊平頂帽,帽上還拖著一根帶子的叫吒神。旁邊各塑一姑娘神像,她們扎圍裙,辮子盤兩個圈,兩朵花分別插在頭的兩側,她們都張著嘴唱歌。

這兩位一個叫妲貢,一個叫妲曠,是兩姐妹。據說穿山的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