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是我們的數十倍人才行,以現在突厥的先鋒大軍的那點人數,你根本就不用擔心,就算是讓他們連續不斷的攻城,我們蕭關也可謂是固若金湯的。
反正我今天是看出來了,只要是突厥人繼續這樣攻城,那他們就距離滅亡就不遠了,至於在他們滅亡之前能不能攻破我們駐守的蕭關,那我就管不著了。
反正我的任務是伺候好少爺你的生活起居就行了,其它的事根本不用我這小人物擔心。”
望這自家少爺心事重重的那樣子,小四倒是相當灑脫的說道。
“你啊就是那麼目光短淺,你難道就沒看出來今天的這次攻城,突厥人根本就是在進行一次試探性的攻擊,連一點點真正的實力都沒有拿出來嗎?
你想想那個軍隊的攻城之後派上一個為數萬人的軍隊來單獨攻擊要塞的正面城牆,而且就是用了幾架雲梯,外加一些飛梯攻城的,這明顯就是來送死的。
你要知道按兵法雲梯的戰術並非以單梯作戰,否則極易為敵人所消滅,必須先集結大量的雲梯於矢石的攻擊範圍外,然後由炮隊先行攻擊城牆,待減低敵人的防禦力後,最後再由雲梯部隊衝鋒,以使攻城部隊的傷亡減到最低。
就是這麼一個極其簡單的戰術,我們蕭關的守軍,今天也是死傷二百餘人,可見這群突厥人是有夠強悍的,要塞讓他們完全的攀登上城牆上來了,那才是災難。
好在今天他們就是玩玩試探性攻擊,要是把所有的準備都做好了直接攻擊,那麼我們今天的防守可就是凶多吉少了,哎今天一戰是讓我們這先大唐將士們從前幾天對突厥人作戰,輕易就取得大勝,認為突厥大軍不過如此的狂妄自大之中醒豁過來了。”
“少爺,你還是睡覺吧,你說的這些,小四根本就不懂,也不想懂,我只知道,這蕭關之上,只要我們還在一天,突厥人,就一天不要想佔領蕭關;其它的想那麼多有什麼用,到後來還不是得和突厥人真刀實槍的幹仗才行,何必自尋煩惱呢!”
“哎,你說得對,到最後都得真刀實槍的和突厥人幹,是我想多了。自尋煩惱,睡吧!”
張陽說是這麼說,但是他還是睡不著。腦袋裡一直想的就是這突厥人攻城之事。
攻城戰是指對城堡、城市或要塞進攻的戰爭模式。依照戰局模式另可分作巷戰和包圍戰,目的可以是奪取建築、資源、戰略要地或是殲滅敵人。
通常攻城戰是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要進行的戰爭模式, 因為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達成目標。在冷兵器時期。城堡是攻城戰進攻方的主要對手,往往進攻方需要大量的攻城武器和大量傷亡,才能進入城門,進行巷戰。
直到火藥與火炮的發明,攻取城堡已容易許多,其防禦角色漸漸被要塞所取代。
而華夏自古以來攻城戰,就時有發生,對於攻城器械得開發。可謂是走到了世界的前例。
雲梯、投石車、床弩、樓車、飛鉤、弓床弩、轒轀車、、巢車、架火戰車、猛火油櫃、撞車、火龍出水、一窩蜂、壕橋等零零種種十數種之多,可謂是五花八門樣樣齊全。
雖然此時還是唐初,很多後世常用的攻城器械該還沒有發明出來,最少炸藥包這對於城牆,城門能夠起到毀滅性的東西還沒有發明出來,這讓張陽稍微安心一點。
但是在這個時代的攻城利器實際上已經是出了不少了,如何能夠讓張陽安心。
華夏自打夏朝有了城郭之後。可謂是圍繞著城牆做足了文章。
就拿今天的攻城戰來說,突厥人只是用了雲梯和飛梯而已,連衝車都還沒用出來。
更不要說,一直以來攻城最重要的利器投石車了,這對守軍以及城牆都是有巨大殺傷力。
投石車在古代稱為‘砲’。相傳砲發明於周代,叫“拋車”。 作為攻堅的手段。其實投石車就是中國象棋黑方的炮。
《范蠡兵法》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三百步”。拋石機利用槓桿原理,將石頭拋射出去。由拋杆,拋架和機索三部分構成。拋杆設一橫軸,頂端連有一副皮兜繩;機索由數十上百根繩索組成。每根繩索需要1——2人拉拽。
東漢時期,投石車已成為備受重視的攻城戰具。公元200年,曹操袁紹戰於管渡,曹軍使用一種自行砲——霹靂車攻破袁軍壁樓,大獲全勝。
關於霹靂車的形制可參見《紀效新書卷四》:“砲車 以大木為床,下安四輪,上建雙陛。陛間橫括,中立獨杆,首如桔槔狀其杆高下長短大小,以城為準。……其旋風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