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瓷器乃造型之美,明清則依靠紋路裝飾取勝,對於刀工要求不高,反而對畫工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在青花繪製中,對不同的色階與料暈,不是用水墨畫的技法為之,而是利用料水積層的厚薄,以及託拿坯體的左手側坯和右手提筆收水相照應的技法來表現。
比如雄鷹獨立圖,因為古松枝幹遒曲盤錯,筆勢必隨之而不斷變化,既講究運筆的速度,又要照顧料水的厚薄。
分水技法之高手,能發揮淋漓盡致,所見古松形態多變,料色深淺豐富,濃淡相抹,色階多達六七層,毫無凝滯之感,揮灑自如,令古松之蒼崖古拙躍然眼前。
尤其是人物,筆墨分水相互為用,水中有料,料中有水,一筆落胎,既要狀物傳神,又要抒情達意,還要虛實結合表現個人風格,其難易程度遠勝於花木蟲鳥畫。
蘇淵一連畫完幾件素胎,終於找到點感覺,畢竟沒有繪畫基礎,上手不如刀工快,沒辦法,只能以勤補拙,多加練習。
心中沒有絲毫氣餒,反而樂在其中,手藝就是如此,有難關才有挑戰,每次征服的過程才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特別是親眼見過故宮國寶,尤其是元青花,不玩則以,玩就要玩最高階,這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