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談話,由孔子的弟子記錄下來他平常所說的話,跟白鷹現在所寫的一樣。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孔子的弟子問他‘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然後孔子就回答說‘別人對你怨恨,你卻用對他好來回應。那麼,你要拿什麼來回應
你的好呢?現在別人打你,你就應該打回來,這樣別時候,你才能也用對他好來報答。’看,就因為少了後面一句話,一個恩怨分明的男子被扭曲成了一副誰都可以踩上兩腳的懦夫形象。那句殘缺不全的話在我的故鄉被人們奉為行為準則數千年。那麼……現在,我們是不是應該換一種角度去看剛才《神言》中的那段有歧義的話呢?所有的話都又出口的原因,為什麼我們不把全部的原由放在一起理解?”
“神父、漢大人,請允許我打斷一下……”待我說完之後旁邊正在抄寫記錄的白鷹開口了。
老頭:“什麼?”
“剛才漢大人所說的話裡有一些聽不懂,我是用讀音代替的,可以嗎?”
“哈哈……當然可以,孩子。”說著老頭走到白鷹身邊鼓勵地摸了摸他的頭,看這架勢老頭對白鷹的期望也很大啊。
當然,我對他的期望也很大,還有坐在白鷹旁邊看著他抄寫的昆廷,這小子也開始掏自己那個隨身攜帶的包包準備寫下一些東西。都是好學的娃,也是將來哥頓公國思想與文化復興的種子。
“看來我們也得努力了。既然你已經認識到應該糾正原來的錯誤,復原祖先的原話。那就代表你的故鄉已經實現在思想上的復興了吧?思想是一個國家、民族和人民不可或缺的東西,就像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樣。在我看來現在的西大陸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所不同的只是翼獅城邦是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