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7部分

往欽差行轅外打探訊息。不多時,有家奴回報:大少進了行轅,是欽差身邊的長隨出來迎接。

一時又回報道:“大少可能和欽差談的不錯,聽說欽差命令置辦席面款待大少。”

沈青山長出了一口氣,看來自己的兒子不簡單啊,小閻王這等兇人。還是能談的入港,或許這一次因禍得福,還能攀上欽差的關係。

到了未時時分,沈天鵬滿面紅光。雄赳赳返回潘宅。先自施了禮,然後道:“晚輩幸不辱命。總算為我幾大家談了條活路出來。”

潘啟德急忙問道:“如何?欽差收了禮物,答應不再追究了?”

沈天鵬道:“欽差把禮物退回了一多半,地契、店鋪全都沒要。古董、字畫倒是都收下了,說是回家孝敬祖父。”

沈青山忙問道:“那鹽引是不是也沒要?”

沈天鵬看了一眼老爹。老實回答道:“鹽引要了。欽差看來對販鹽很有些興趣,這鹽引他怕是不嫌多。”說完不管老爹那副苦瓜臉,精神抖擻接著說道:“欽差告訴咱,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日後大家可以放心大膽的做海貿生意,大家一起發財。若是沒有路子的,或是不知道該販什麼貨的。可以去問他。但他也對咱幾家有個要求。”

潘啟德咳了一聲:“你就別賣關子了,快說,欽差要什麼?是錢,是物。還是人?”

沈天鵬道:“都不是,欽差要咱們繳商稅。”

此言一出,滿座譁然,這幫人靠著家族中的文臣名士,都是明朝的免稅階層,如果翻開魚磷冊頁,你在上面是找不到他們名字的,即從人口統計角度,他們不包含在內。要知封建時代的人口統計,目的是為了收稅。在另一個時空的“我大清”為什麼人口2億,而明朝只有6千萬,這當然不是什麼“我大清”英明神武,人口激增。實際就是清朝入關後,狠狠薅了世家名門、文人士大夫階層的羊毛,讓他們乖乖交稅,把名字登記在了魚磷冊上而已。

這幫人可以出黃金、白銀。因為金銀可以再賺。可以出土地,是因為獻出的土地對比他們擁有的土地只是九牛一毛。可以交出一部分鋪面,因為他們可以保住更多的鋪面。但是交稅,這可是涉及到了核心的利益,我們士大夫難道也要交稅?要交多少?一旦開始交了這個頭,什麼時候是個完?

潘啟德又咳了幾聲,總算是壓住了下面的聲音,然後說道:“繳商稅?我們身上有功名,這欽差莫非不知道?”

沈天鵬畢竟也年輕,他與嚴鴻今天一番長談,被嚴鴻慷慨陳詞,所說的一番富國強明,稱霸天下的豪情壯志所打動,此刻只覺得熱血沸騰,頓覺眼前這些人鼠目寸光,實在是不足與謀大事。

聽到潘啟德這問,沈天鵬慨然拱手道:“潘翁,欽差讓咱們繳的只是三十稅一的朝廷正稅。身為大明子民,這本也是該交的。大河有水小河滿,咱們是東南頭面,朝廷財政充裕了,莫非咱們就沒有好處?至於地方上的加派、提編、乃至各項正雜賦稅都不用交。說穿了,欽差就就是讓咱帶個頭,表示咱幾大家都交稅了,這樣別人不能不交。欽差的刀不是要剪咱們,我看是對那些鹽商下手。”

他本來張口狗官,閉口狗官,可一頓飯回來,就成了欽差。一群世家心中不禁罵,這嚴鴻給你灌了什麼**湯,你他孃的跟老子們裝起正人君子來了。

潘啟德也沒想到這沈天鵬的立場變的這麼快,腦海裡便盤算著得失。三十稅一,這個稅率真心不高,所謂明朝的商戶負擔重,那主要是地方上各種雜項,以及朝廷裡除商稅外的其他正稅,累計起來,便是筆不小的開支。單純一個三十稅一,還是交的起的。

當然由於這個稅是月月交,年年交,日積月累,總數倒也不少。從本心說,潘啟德可以捨得孫女去和嚴鴻苟且,也不捨得交這個正稅。可目前形式比人強,太阿倒持,刀把子在對方手裡攥著,自己幾家都已經抱著投降的心,迴轉餘地還能有多大?

沈天鵬此時又道:“潘翁,早做決斷吧。欽差今天多吃了幾杯酒,把底都給我交了。朝廷開海,辦船引的事,表面上是市舶司牽頭,可那些提舉乃至提督手裡沒幾張船引,真正的船引大數乃至紅單,都在嚴欽差手裡攥著。只要咱把正稅交了,船引上的事,他便肯高抬貴手,您想想,到底哪頭重哪頭輕啊。我可告訴您,我沈家的商稅是一定要交了,您幾家不交,到時候欽差使出什麼手段來,我可是愛莫能助。爹,咱回家吧。”

沈青山氣的又抬手給了他一巴掌道:“混帳!你這是要氣死我?多喝了幾杯黃湯,就不知天高地厚,在潘老面前也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