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責人經常要向公安安全部門進行溝通工作,這就使得他們的工作和我們不同。德志他們可以住在村裡,和村民接觸,瞭解村民的需求,他們卻不能,即便了解,也是來自村幹,早已失去了真實性和全面性了。想來,德志他們也算比較幸運,遇到開明的縣政府,否則也會和他們一樣,被困在縣城裡,被人矇騙了。

郎醫生介紹說:“有愛心團體來參觀我們的專案,開車下鄉,沒有進村,遠遠地一指,說是我們的專案,大都可以透過驗收。”德志心想,這就是遙指杏花村了。杏花村很出名,這些偏僻的村莊可沒杏花村幸運。下鄉看專案,不和村民接觸怎麼知道專案的始末呢?看來,愛心人士確實很相信愛心工作者來做專案了。

德志沒忘了簡單介紹一下劉小姐給他們做的培訓內容,看得出來,大家對此感到很新鮮。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德志無非是拿來現學現賣罷了。即便賣,也有很多賣點,對於從事社會工作的人來說,怎麼說都是經驗,是書上學不來的東西。

會議進行一個多小時,最後在歌聲和禱告聲中結束。

完了之後,德志和宋浪被請到樓上辦公室來了解一下他們的專案。目前,他們在國內ngo裡做得比較成功,許多人慕名而來。在德志來之前,dashing基金會的領導劉小姐和香港辦的負責人曾來看過一次,大家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來合作專案。

永清基金會的分部辦公室在大原。在辦公室聽完介紹後,德志和宋浪被邀請上車,到大原去看看分部。

從陽直到大原大概需要四十分鐘。德志坐的車很拉風,連警察看了都要敬個禮,看來,永清基金會和省公安廳廳長的關係非常好,不然,就不會擁有這樣的車牌。其實,車不咋地,就是牌子值錢,是身份的象徵,一般的小警察是不敢馬虎的。

想象中的分部應該是一幢大樓,實際到了現場一看,就傻了眼,原來只是一套三室一廳的公寓。這裡竟然是分部辦公室,連陽直的辦公室的一半都沒有。好歹陽直那裡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樣樣俱全。這裡完全像是大奶奶的房,不如偏房或者二奶的房間漂亮。

大家進去參觀一下,德志發現他們所定的目標很宏大,就是服務全國,但目前來看,離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在內地想要有大的發展,非常困難,要想在內地做強做大,必須依託香港。讓更多的人脫貧,是所有ngo的目標。

中午他們請吃飯。不錯,很豐盛的午餐。

下午,德志宋浪返回基地。

次日,德志跟隨郎醫生下鄉,看看鄉村醫生跟進的嬰孩護理專案的進展。同樣,德志在車上睡著了。等醒來後,車已經到了村裡。大家下了車,進入一家剛滿月的寶寶家裡,鄉村醫生拿出隨身帶著的稱,將孩子稱重並做了記錄,交代寶寶的母親要注意的事項。

到了另一個村莊,是欠債的農戶。基金會有一個專案,是小額借貸的,有些農戶經營不善,或者天災**,或者認為基金會面善好欺,就故意賴賬不還了。沒辦法,楊志勇和尤清仁他們經常開著吉普下鄉討債。無功而返的居多。實在沒辦法,拉走苞谷抵債的也有不少,雖說有些殘酷,他們說這實在是無奈之舉。

第二個禮拜,由宋浪來講課。他會畫畫,透過這種方式講課,更容易懂。他講的都是在黃石的綜合專案,沒有什麼新的東西。看來,他並不在專案上用心鑽研。會後,德志和宋浪被邀請進入到郎醫生夫妻家裡。郎醫生家有三個兒子,都在中國出生,但拿的是美國的津貼。因為孩子是美國人。郎醫生家裡有電子琴,偶爾彈一彈,孩子們玩一玩。孩子們都說美語,不會用中文交流,現在正在基金會辦的學校裡學習漢語。郎醫生會烤麵包,家裡有一臺烤麵包機,每天的飲食都離不開面包,否則,就像沒吃飯一樣。

郎夫人會教孩子們做餅乾,做出各種造型的餅乾,孩子們動手能力很強,這和中國孩子的依賴性有著天壤之別。郎夫人一邊教孩子們做餅乾,一邊和德志談,有沒有人願意到西部教書的志願者?基金會資助的學校急需老師,但是就是找不到老師,荊楚如果有,可以去試試。

午餐在郎醫生家吃的,很簡單,但很好吃,中西結合,營養豐富。

感恩節到了。大原、陽直和平遠等專案點的工作人員都集中到陽直,包了一間餐廳,自己準備火雞等西餐,在那裡慶祝美國的感恩節。實際上是自助餐的形式,大家吃得都很開心。特別是孩子們,大多數都是基金會學校的學生,也是工作人員的在中國的子女,老外居多,在這裡過感恩節,和在美國過是一樣的。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