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爺,你是說你手上的這些穀子,一年能夠種三次?”夢雨的反應不比梅子好到哪裡去。
“是的,一年三熟。當然,這是在林邑種植的時候,放在長安,只能一年兩熟,但是瓊州等地種植的話,應該也可以三熟。”
“這……這是不是說以後一塊地,一年種水稻的收成可以翻一翻?難怪少爺你這麼重視。”
“梅子,不止翻一翻哦。這林邑國的谷種比我們的要好,同樣的情況下畝產要比大唐高五成左右,一年兩熟的話,產量應該可以變為原來的二到三倍!”張華笑了笑說道:“這還是在耕耘方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施肥得當,甚至還可以再翻一翻。”
“伯爺,要是真的按你這麼說,那這天下豈不是再也沒有飢餓了?”
一旁的小蘭,平時都不怎麼說話,但是張華的話顯然勾起了她小時候的一些回憶。
“天下再也沒有飢餓,有點誇張了,但是隻要社會穩定,想要餓死人那是不容易了。”張華摸了摸小蘭的小腦袋,也想到了她剛剛被買回來的時候骨瘦如柴的模樣。
“要是伯爺能夠早生二十年,我爹孃就不會餓死了,我……我……”小蘭說著說著眼淚都流出來了,“伯爺,對不起,是小蘭唐突了,我只是突然想到了……”
“梅子,你帶小蘭去轉轉吧,我一會要進宮一趟。”
張華自然不會因為小蘭的一點點失態而怪罪她。
林邑國的水稻意義這麼重大,但是朝廷不一定意識到了,張華覺得自己有必要把它和李世民彙報一下。
這也算是理藩院成立後的第一個功勞了吧?
似乎這個功勞還挺大的呢。